《大学之道》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之道》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之道》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 2大学之道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谓其君不能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由是观之是非之心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而青于蓝 D.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知止而后有定D.不足以事父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诗可以兴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小子何莫学夫诗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不正确的一项是 喻:知晓,明白事:听从格:推
2、究端:萌芽,发端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A.君子喻于义 B.请事斯语矣C.致知在格物*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困困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 二、小阅读一课内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B. 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
3、,介然必以自好也;不 善在身,落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 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 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 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谙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 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 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日:“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
4、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 贾不为折阅不市,土君子不为贫穷息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莺马十驾则亦及之故珪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 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 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 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文本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5、而后天下平。(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蓄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落”通灾。折(zhC)阅:低价销售, 亏损。3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骥一日而千里/弩马十驾/则亦及之故/混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B.夫骥一日而千里/驾马十驾/则亦及之/故度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C.夫骥一日而千里八弩马十驾/则亦及之/故陛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D.夫骥一日而千里/弩马十驾/则亦及之故/
6、陛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战/3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 自谦。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C.格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3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所表达
7、的道理是一致的。8. 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 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一般人就不同, 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 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3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8 .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
8、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卜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揖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
9、子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 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 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 袭!故谚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节选自礼记大学)3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得:处事合宜格:标准辟:偏向矜:怜悯,同情A.虑而后能得
10、B.致知在格物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D.之其所哀矜而辟焉4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学之道 B.知止而后有定C.欲齐其家者D.小人闲居为不善 *吾为其无用而指之人而不仁,如礼何 *其恕乎为之于未有41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例句:见贤思齐焉A.譬如平地B.故亏父而自利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在止于至善 4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B.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C.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D.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43 .下
11、列对选文(一)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唧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工B.继而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排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4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45 .结合大学之道,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12、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揖 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 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 胖,
13、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 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 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 美!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节选自礼记大学)4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而后能得得:处事合宜B.致知在格物格:标准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偏向D.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矜:怜悯,同情47.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学之道吾为其无用而措之 B.知止而后有定人而不仁,如礼何 C.欲齐其家者其恕乎D.小人闲居为不善为之于未有 48.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B.跨者不行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49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B.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C.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D.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5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开宗明义
15、,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B.继而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排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5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五、非选择题52 .翻译下面的句子。(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4)知皆扩而
16、充之矣,若火之始然。六、选择题5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温故而知新B.任重而道远得道者多助 C.迩之事父不足以事父母D.敏于事而慎于言回虽不敏 参考答案1. A2. D3. B4. B5. B6. C7. D8.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三纲领”是“八条目” 的指导思想。“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既指明了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修习次第,也包含 着身国同构、家国同构的文化观念。个人修身的意义在于,由身家而家国,由家国而天下, 不仅是现实
17、空间疆域的不断扩大,也是人生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因此,“家国天下”理念所 建构的文明共同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单纯是指向个人,也不单纯是指 向家庭、国家、社会,而是既关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致力于每个人通过普遍联合形成 真正的“共同体”,不论是个人还是共同体,都期于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地。10.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是“八目”的指 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第一段开篇首先提出大学的“三纲”,然后阐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与其志向、心力性情、思虑 的关系。最后由事物的本末始终,推及到人
18、生应该明白做人与处事的先后顺序。第二段提出 大学的“八条目”,先从国家到个人、品德到学识论述八条目的关系,再从学识到品德、个人 到国家回扣论述八条目的关系。“八条目”中八个方面紧密相连,后一项以前一项为基础,修 身是根本,是前四项的落脚点,是后三项的出发点。文章最后归结到以“修身”为根本。全文 纲举目张,思路特别清晰,逻辑严密。11. B 12.比兴。以桃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茂盛的桃叶比作新娘的美丽 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盛,联想巧妙,形象生动;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 出下文,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诗歌 的意蕴,产生了形象
19、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13. C 14. B 15. D 16. B 17. (1)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此 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羞耻。(2)公叔的病,唉!病很重啊!将对国家怎么办呢?(3)凭公叔瘗的贤明,如今叫我一定要把国事交托给公孙鞅,荒谬啊!18. C 19. B 20. A 21. C 22. (1)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 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2)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痛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23.主要讲了学习和修身都需要积累和坚持这个道理,主要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来说明这个道理。 24. C 2
20、5. A 26. B 27. (1)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 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周围的山上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兵之计。(2)在军帐之中筹划谋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 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吧。 28.张良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以及对高帝的无限忠诚。张 良与韩信同样是具有功勋的大人物。韩信自立为王,给高帝以威胁和压力,张良洞察秋毫, 故婉言谢绝。29. C 30. B 31. D 32.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33.用 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上
21、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 略的保证。合理答案补充:(1)善于变通。行事可避重就轻,变通解决方法。文中桓公说楚地“人民习 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时,管子建议不正面与楚国较量,而采用“公贵买其鹿” 从而让楚人放弃农耕,进而因没有粮食而失国的方法。(2)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才能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管子解决桓公提出的两个攻伐他国的问题时,都抓住了国家管理中“农业为 重的关键点,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行事要目光长远,不能眼前小利而失去长 远。文中楚国国君和衡山之君都是因为贪图眼前小利而不从长远打算,从远落得个国亡家破 的下场。(4)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从善如流,谦虚求教。文中桓公就是积极求
22、教于管子, 并且能虚心接纳管子意见,才得以顺利解决攻伐两国的事情。34. C 35. D 36. B 37. (1)取舍没有标准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 道义叫做大贼。(2)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 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8.材料一侧重点是人自身的成长,修身能够取得进步,能够不为外物所役。材料二侧重点是有助于治家治国,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39. B 40. D 41. D 42. C 43. B 44.所以喜好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45.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格物致知,探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检测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 检测 练习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