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选择题1 .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 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2 .退斋笔录中记载,宋神宗打算处死一名转运使,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 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说“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门下 侍郎章惇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罢。据此可知,当时A. 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B.皇帝决策时的集思广益
2、C.治国理念深受理学影响D.君权受到官僚政治制约3 .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 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 模式A.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B.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C.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D.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4 .宋熙宁年间,经常出现枢密院奏事退、王安石留身独对的局面。凡外交方针、将帅任用、 军需供应,大多由神宗与宰相王安石商定。保甲法、将兵法等军政改革均在中书发动,尽管 遭到枢密院的抵制,但并未因此停止推行。这表明宋朝A.实施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B.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C.实行军政与
3、民政分治的政策D.王安石变法的强兵效果明显5 .宋辽订立“漕渊之盟”的第二年,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 加省试的资格。庆历元年,陕西边界受到西夏的攻击,宋仁宗在西北地区的进士录取比例调 整为“十人取一人,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由此可知,宋代A.选官制度强调公平竞争B.科举人才选拔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C.科举解额协调南北平衡D.边疆形势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改革6 .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在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并上书宋高宗: “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高宗未予理睬。同年十一月,反对宋金“讲和”的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铃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这说明南宋
4、初年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武将政治地位卑下C.统治核心偏安江南D.官吏任免随意性强7 .辽国统治者认为“君四方者,多二帝(即炎黄二帝)子孙考之宇文周之书,辽本炎帝之后”夏主元昊认为党项族与汉族都是五帝的后代。金熙宗曾“亲祭孔子庙,北面再拜”这些认识或举措旨在A.强化其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B.认同华夏民族共同体的观念C.维护“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D.推动游牧民族的封建化进程8 .金朝初年实行带有氏族残余的贯族会议制度。金熙宗即位后进行了改革,在中央设置三 省六部制,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实行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 服色,史称“天眷新制”。据此可知,“天眷新制”A.促使金朝步
5、入文明时代B.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C.旨在消除贵族制度残余D.实现了金朝长治久安9 .元世祖忽必烈曾说他“建元中统”以“见天下家之义”,改国号为大元是“绍百王而纪 统”明确提出了 “天下一家”的思想,他还在给日本的国书中称“朕惟日本自昔通好中 国”。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元朝A.实施了各民族平等的政策B.重视加强对外的经贸往来C.发展了中华多元一体格局D.对外交往中首次自称中国10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 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 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
6、行政区划的重要前提B.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推动了行省制度的实行D.行省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1.近代有学者称:“盖自辽、金、宋偏安后,南北隔绝者三百年,至元而门户洞开,西北 拓地数万里,色目人杂居汉地无禁,所有中国之声明文物,一旦尽发无遗,西域人羡慕之余, 不觉事事为之仿效。”他意在说明元朝A.版图辽阔B.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C. “西域人”之华化D.各民族杂居相处与通婚融合12 .北宋法律规定,所有与农户有关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民事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 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这一规定体现了北宋 A
7、.法律规范性强B.重视民事诉讼C.强调本业思想D.行政效率较高13 .元代王祯说:“今之为农者,见小近而不虑久远,一年丰稳,沛然自足,侈费妄用,以 快一时之适,所收谷粟,耗竭无余,一遇小歉,则举贷出息于兼并之家,秋成倍称而偿之, 岁以为常,不能振拔。其间有收刈甫毕,无以糊口者,其能给终岁之用乎”。由此可见, 王祯主张A.加强社会优抚B.节用济凶C.禁止民间借贷D.减轻赋税14 .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宋朝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D.政府
8、已不再征收商业税15 .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 皆菜圃。”而南宋诗人赵蕃也在抚州城外作中写道“不惟稻陇有佳色,菜畦苗叶相与昌”。 上述材料反映出A.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外来农作物品种传播C.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D.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16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时期全国人口的南北分布概况。该表侧面反映了朝代南力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 8%998575880.2%唐朝392041543. 2%514852956. 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 1%A.人口分布形成
9、南多北少格局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生存环境恶劣是其根源D.统治政策变化推动南方移民17 .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 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由此可知当时A.科举是宋入仕唯一途径B.儒家学说是考试主要内容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贡举开始成为最重要方式18 .白鹿洞书院的礼圣殿又名大成殿,由朱熹任浙东提举时出资30万修建。殿正中有唐吴 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图,左右分列四圣像即颜子、思子、曾子、孟子。大殿后壁有朱熹手书“忠、 孝、廉、节”四字。由此可知,白鹿洞书院A.代表南宋官学的发展B.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注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 单元 辽宋夏金多 民族 政权 并立 元朝 统一 检测 三统 历史 一轮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