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一、清明扫墓活动内容:活动背景: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加强爱国教育,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立,本院利用清明时节,组织志愿者自愿前往岳麓山扫墓,开展志愿活动。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革命精神活动目的:进一步继承与发扬革命先辈艰辛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大力倡导建立社会和谐世界的大背景下,树立起新世纪的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建立社会和谐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时间:xx年4月5日上午8:3011:00活动对象: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志愿者代表主办单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单位:地
2、学与环境工程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组织部赞助单位:活动流程:(1)集结出发:xx年4月5日上午8点30,召集所有的志愿者在升华4栋前坪集合,由活动负责人讲一下活动流程、平安纪律等问题 。统一着深黑色衣服佩戴小白花随院旗成一路纵队出发。(2)悼念蔡锷:9点30分,志愿者抵达蔡锷墓前。由谭威宣读活动流程。a、默哀一分钟b、 倾听革命先烈蔡锷的英雄事迹c、志愿者代表敬献菊花d、为蔡锷先生献上深深的三鞠躬(3)瞻仰黄兴:10点志愿者抵达黄兴墓 。志愿者们再次依次按程序进展各工程。a、 默哀一分钟b、 倾听革命先烈黄兴的英雄事迹c、 为黄兴先生献上深深的三鞠躬d、 志愿者依次取下自己的小白花轻放至黄兴墓前e
3、、 夏成昊学长宣读祭文(4) 合影纪念:志愿者们高举院旗留影为念。(5)自由参观:志愿者们自由参观烈士原址。(6)返回学校:合影纪念后,志愿者们自由返回南校区。二、活动剪影:祭文:三、活动总结:首先,由于团学会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本次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志愿者参加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此次活动汲取了上次麓山环保行的教训,维持了活动的有序进展,到达了预期效果。这次活动对我们志愿者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知道如今的生活是革命烈士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使我们皆为自己是中华儿女,华夏裔胄而感到自豪。我们要从这次扫墓活动中总结经历和教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我院志
4、愿者共同努力,把志愿者工作办得越来越好。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2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清明节寻根祭祖的民间传统风俗特征,突出缅怀先祖、缅怀先贤、缅怀先烈,培育忠心、塑造忠诚。通过诵读经典文章,演绎民俗文化,拓展节日文明,引导少先队员牢记中华民族历史,珍惜美妙幸福生活,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情感。二、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争当“四好少年”三、活动时间4月3日上午四、活动地点xx烈士墓五、参加人员xx小学全体师生六、活动过程第一项:全体肃立,敬礼。第二项: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第三项: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默哀。第四项:新队员入队仪式第五项 :少先队员代表献词。第六项:领导讲话。第七项:呼号。第八
5、项 :向革命烈士敬献小白花。扫墓活动完毕!七、活动要求及本卷须知1、16年级参加扫墓活动。2、4月3日早8:00在学校操场集合。3、列队集合注意清点人数,活动完毕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跟好队伍,保证学生平安。4、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活动纪律等教育,背熟誓词,练好宣誓。宣誓时要右手握拳举至耳旁5、各中队在扫墓活动中要保持纪律性和严肃性,统一校服,佩戴红领巾。每人带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献花。6、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7、各班安排一名旗手带好本班的中队旗,中队长带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3一、设计背景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
6、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光阴。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2022年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表达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那么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的精神的理论而召开主题班会。意借此祭奠先烈、祖先、先贤之活动,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情感
7、,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受到深化的思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效劳认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活动目的1、借此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过一个有主动意义的清明节。2、借此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根底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如今的美妙生活。3、借此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三、
8、活动准备1、江临烈士图片与故事清明节风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片段、等资料。2、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3、学生自编自演节目的演练,表演道具的制作。四、活动过程1、整队、出旗、唱队歌。2、开始词: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详细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9、。快到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了,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出示主题:走进清明亲近传统。3、清明节简介。多媒体展示图片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那么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消费有着亲密的关系。4、清明节的由来。学生自编自演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介绍:清明节大约始
10、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风俗交融,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交融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5、清明节风俗。学生介绍荡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开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安康,而且可以培养英勇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欢。两名学生边表演边讲解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
11、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欢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创造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结合图片介绍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活力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光阴。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小品表演植树与护树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发动全国各族人民主动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手拿风筝介绍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欢
12、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犹如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听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播放图片影像清明祭祖扫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祖先、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根底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表达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本来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祖先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
13、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6、传承清明传统。结合理论活动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风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突出“扫墓踏青”活动。红色宣传员讲述曹江临烈士的革命故事观看“苏皖一大会址”图片,走进革命烈士墓,缅怀“曹江临烈士”,理解烈士的革命故事,传承烈士的精神,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模拟祭扫烈士现场: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祖先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7、诵读清明诗歌。全班诵读: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男生诵读: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
14、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女生诵读: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第一小组诵读: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第二小组诵读: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第三小组诵读: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拾掇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第四小组诵读: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8、活动小结。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分钟演讲
15、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上完本节主题队会后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9、辅导员讲话。10、呼号。11、退旗,宣布活动完毕。12、活动拓展。作品展利用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以一篇作文或一幅美术作品或手抄小报的形式,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4一、指导思想为号召所有少先队员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号召学生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特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二、组织机构组长:xx。副组长:xx、xx、xx。组员:xx、xx、xx。三、活动时间xx月xx日。四、活动地点xx烈士陵园。五、活动要求1、3
16、-5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清明节扫墓活动。2、下午1:30集合,整队乘车前往士陵园。3、带队老师必须清点好各班人数,并强调活动纪律;4、总务处准备好花圈。清明扫墓议程:小主持人宣布:圩塘中心小学祭扫革命烈士活动如今开始1、奏国歌:少先队员们,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们相聚在革命烈士陵园,先烈们,今天我们集合在这里,向您敬礼,向您歌唱。一朵鲜花,一个心愿,一朵鲜花,一声问安,让我们心怀最深沉的崇敬,向您走去,向您献上我们的花圈。2、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先烈们的鲜血滋润了祖国的土地,你们谱写了生命的壮歌,书写了中华人民不屈的奋斗史。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们的宏伟业绩和英勇事迹吧3、向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钟,奏哀乐。默
17、哀默哀完毕。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我们将继承你们的遗志,实现你们的理想。4、介绍烈士事迹5、学生代表讲话。6、绕烈士陵园一周,敬献小白花。关于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范文通用5一、设计背景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光阴。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2022年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表达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那么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
18、涵等他们知之甚少。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的精神的理论而召开主题班会。意借此祭奠先烈、祖先、先贤之活动,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受到深化的思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效劳认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活动目的1、借此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过一个有主动意义的清明节。2、借此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
19、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根底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如今的美妙生活。3、借此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三、活动准备1、江临烈士图片与故事清明节风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片段、等资料。2、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3、学生自编自演节目的演练,表演道具的制作。四、活动过程1、整队、出旗、唱队歌。2、开始词: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
20、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详细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快到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了,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出示主题:走进清明亲近传统。3、清明节简介。多媒体展示图片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那么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21、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消费有着亲密的关系。4、清明节的由来。学生自编自演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介绍: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风俗交融,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交融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5、清明节风俗。学生介绍荡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
22、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开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安康,而且可以培养英勇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欢。两名学生边表演边讲解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欢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创造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结合图片介绍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活力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光阴。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小品表演植树与护树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
23、惯。有人还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发动全国各族人民主动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手拿风筝介绍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欢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犹如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听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播放图片影像清明祭祖扫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祖先、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根底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
24、幸福的斗志,更能表达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本来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祖先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6、传承清明传统。结合理论活动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风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突出“扫墓踏青”活动。红色宣传员讲述曹江临烈士的革命故事观看“苏皖一大会址”图片,走进革命烈士墓,缅怀“曹江临烈士”,理解烈士的革命故事,传承烈士的精神,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模拟祭扫烈士现场: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祖
25、先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7、诵读清明诗歌。全班诵读: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男生诵读: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女生诵读: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第一小组诵读: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第二小组诵读: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第三小组诵读: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拾掇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第四小组诵读: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8、活动小结。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上完本节主题队会后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9、辅导员讲话。10、呼号。11、退旗,宣布活动完毕。12、活动拓展。作品展利用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以一篇作文或一幅美术作品或手抄小报的形式,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第 20 页 共 2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