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
《2012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0泰州)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空气属于化合物B水属于氧化物C氧气属于纯净物D甲烷属于有机物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和化合物的定义判断B、根据水的组成结构及氧化物质的定义判断C、根据氧气的组成结构及纯净物的定义判断D、根据甲烷的组成和有机物的定义判断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所以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
2、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正确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一种单质,而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正确D、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2(2012滨州)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使用塑料袋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C
3、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塑料袋的危害考虑;B、根据节约用电来考虑;C、根据少开车对环境的影响考虑;D、根据节约纸张的好处考虑解答:解:A、提倡使用塑料袋会造成大量的塑料垃圾,造成了白色污染,绿色消费应该是节约型,不污染环境的,故A正确;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节约了能源属于绿色消费,故B错;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了污染环境,属于绿色消费,故C错;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节约了纸张,也就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森林覆盖率增大,净化了空气,故D错故选A
4、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绿色消费的含义,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绿色消费3(2012滨州)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特征进行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
5、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A错误;B、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B错误;C、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D、由于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小4(2012滨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 直接关系的是()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碳
6、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将物质的性质、用途联系起来分析,找出没有直接关系的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故A没有直接关系;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故B有直接关系;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C有直接关系;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D有直接关系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
7、解题的关键5(2010乌鲁木齐)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A2个氮分子:2N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C氧化铝元素的化合价:O3D4个氢原子: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氮气分子,可表示为:N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
8、,故A错误;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但碳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2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O32,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O32,故B正确;C、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O3,故C错误;D、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4H,故D错误故选B
9、点评:离子和元素的化合价表示方法不同: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元素的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6(2011呼伦贝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钾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得到金属锌B金属铁与硫酸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增大C在常温下,铝比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D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得到金属银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钾的活动性大于锌的,但应考虑钾的金属活动性太强,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B、金属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根据金
10、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D、氯化银不溶于水,所以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不能得到金属银解答:解:A、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与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钾,而不会生成金属锌,故A错误;B、利用假设法,假设由56克铁与硫酸反应,则生成2克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的质量增加了54克,故“金属铁与硫酸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增大”说法正确,故B正确;C、在常温下,铝比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法错误,因为金属活动性:MgAl,故C错误;D、因为较活泼的金属能把比它活动性差
11、的金属从它对应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氯化银不溶于水,所以“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得到金属银”,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B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及其应用原则,学会处理实际问题7(2011黄石)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C表示的是原子,表示的是离子D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分析,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B、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
12、的种类;C、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D、根据通常最外层少于4个为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A、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不同,所以A错误;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质子数有两种,所以它们表示两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C、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表示原子,表示离子;故C说法正确;D、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个,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
13、查学生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8(2012滨州)下列有关制取干燥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BCD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就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
14、近集气瓶口,若木条迅速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与浓硫酸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解答:解:A、本装置不需要加热,既可以制氧气,也可以制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与浓硫酸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正确;C、验满方法应该把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故选项错误;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干燥和验满方法,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
15、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9(2010宿迁)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A农具上铁锈不及时除去B切过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C工地上的钢管堆放在潮湿的地方D家用剪刀不用时,涂上油并放在干燥处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就是要使就是与水和氧气隔绝解答:解:A、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如果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的生锈速率故选项错误;B、切过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会促进铁生锈故选项错误;C、钢管堆放在潮湿的地方会促进铁生锈
16、故选项错误;D、剪刀不用时涂上油并放在干燥处有利于防止铁制品锈蚀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金属生锈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10(2012滨州)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微粒之间有间隔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观察图片进行分析: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的运动,物质的微观构成等解答:解:通过观察图片可知:A、构成物质微粒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B、只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级别,不能观察到原子的构成,故B错误;C
17、、通过水的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D、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粒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正确故选B点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氯化钠等物质由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其它物质则由分子构成11(2012滨州)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
18、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液体的体积和;B、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溶液质量会减少;C、1g硫粉在1g氧气中若恰好完全燃烧则生成2g二氧化硫;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解答:解:A、20,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B、20,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
19、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C、20,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D、向20的1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反应物间
20、的质量关系符合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时,物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2(2012滨州)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风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其中写道:“你我你我 要温暖漂亮 化学提供 衣装婀娜;你我你我 要吃足喝好 化学提供 营养多多;你我你我 要飞天探地 化学提供 动力几何;即使你我的身心健康 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
21、类粮食危机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药物对人类的作用考虑;B、根据新材料研制后的作用考虑;C、根据低碳经济的含义考虑;D、根据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考虑解答:解: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以前没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医治,保障了人体健康,故A说法正确;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使人类在生活中使用了很多新材料制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故B说法正确;C、低碳经济是指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而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所以并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故C说法错误;D、化肥能为庄稼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故D说法
22、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直接使用会释放出大量的含碳物质13(2012滨州)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且耐用B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应禁止生产和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C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D日本大地震中和核泄漏事件引起人们的反思,要安全可靠地使用核能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钢丝球擦洗铝壶的危害考虑;B、根据食品添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山东省 滨州市 中考 化学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