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
2、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 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 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 得出结
3、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 五、 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 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 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
4、案 篇二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教学例6。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 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学生很难做出判断。 2、 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引导提
5、问。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或E同班。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八第57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三 求百分率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 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6、力。 3、 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
7、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
8、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 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 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
9、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
10、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相等) 4、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