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学问与技能: 疏通全文,识记并积存“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方法与过程: 把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尝。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根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主、合作、争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现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假如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
2、递给老人; 假如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假如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将来; 假如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现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固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寻常的漫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留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
3、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宠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o粼ln霎sh咕g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2)三代(3)温馨的家庭(4)一家人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剧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构造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说话) 2、示范: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漫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争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
4、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漫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马上降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漂亮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索、自由争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
5、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穿插路口 拟家 标感人的画面 题责任 缓慢的背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缓慢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宏大的力气。 五、小结 同学们,刚刚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展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展美文观赏学
6、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例如: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惫,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立刻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盼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肯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好处的。那时的你们,肯定“文采飞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目标:
7、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根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参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忱。总结本文特色;把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绽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争论理解作品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英勇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终生活的憧憬。 二教学中难点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三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已经进展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力量究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存,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育语
8、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一、导入新课: 1、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闻名的巾帼英雄? 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等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根本上还是保存了
9、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局部。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风格雄颈、热闹、质朴。 “乐府双壁”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斗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斗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斗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展过长期的战斗。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争论,理解诗句的
10、含义。 1、师范读,学生留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比解释理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教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机抒:zh(织布梭子)可汗:k hn鞍鞯:n ji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i(缰绳)燕山:yn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战马)戎机:r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穿) 红妆:zhung(装饰,装扮)朔气:Shu(北方)傍地:bng(接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存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军书
11、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许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阿爷:指父亲愿为市鞍马为:为了市:买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溅溅:水流声 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用:做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著我旧时裳著:穿 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走:跑 (3)留意以下句子的翻译理解句式,熟悉互文修辞手法。(按组每组答复一句,看谁最精确) 互文:上下句意思相互交叉、补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 到东市买
12、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成功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勇士们征战多年,经受许多战斗,很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成功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解释句子含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
13、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错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三、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 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根底上,教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大屏幕上显示: 停机叹息,代父参军预备出征,奔赴战场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建功受封,还朝辞官解甲还乡,亲人团聚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构造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进展和完毕,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 第一局部(1、2、3段)写木兰代父参军、踏上征途。 其次局部(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剧烈战斗成功凯旋。 第三局部(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14、。 第四局部(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方赞美木兰。 四、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绩。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表达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善机灵、英勇、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五、作业背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课文内容;分析木兰形象;揣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与学互动过程:(接上节课的步骤) 一、导入: 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
15、学习的典范。今日,我们就来深入地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可师生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 (一)、分析第一局部(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故事的开头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说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答复。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头。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构造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昨夜见军帖,
16、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大,说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斗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提醒出锋利的冲突,说明了木兰代父参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缘由是打算代父参军。表现了木兰的英勇坚强、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急地购置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预备出征的急迫操办而又井然有序。这样写缘由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急的气氛,二是说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参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 4这一局部还运用什
17、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白宿营的荒芜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照应,在荒芜夜间环境衬托中,提醒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二
18、)、分析其次局部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既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过渡到下文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大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强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难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严寒的月光照耀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难生活,从而衬托出木兰的英勇顽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斗旷日长久,
19、战斗剧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受过上百次剧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三)、分析第三局部 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局部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我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名贵品质。其次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详细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
20、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成功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快。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成功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美,衬托了木兰在长期参军当中的慎重和机敏。木兰参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完毕。 (四)分析第四局部。这一局部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完
21、毕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局部以双兔为喻,很有幽默;“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表达了对木兰非常亲切和特别宠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参军十二年中未被发觉是女郎的慎重和机敏。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局部,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烁着幽默、才智的光线,表达了喜悦、骄傲的感情,也应予以确定。) 三、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 全诗表达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参军、还朝辞赏、回到家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强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英勇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终生活的憧憬和不慕名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