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6篇 教学内容清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学问,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把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连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清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
2、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比照中探究,沟通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特别好,假如教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觉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觉了什么? 2、独立思索,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连续除下去?该怎么连续除?试算18.96 3、争论沟通,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现汇报。(可能消失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比照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觉,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
3、尾可以添“0”连续除,在详细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觉,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连续除,商的小数点肯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稳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1025=、4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812252.45
4、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假如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精选篇2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连续除。 精打细算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把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调皮准备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依据图上的数学
5、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12.66 引导学生观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日就来讨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调皮究竟应当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经把握的学问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争论沟通一下想法。 2、学生沟通争论,教师巡察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争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教师引导学生比拟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
6、比拟简便有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展计算,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展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展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展计算,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展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当写在非常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
7、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非常之一,加上非常位上的5,总共是15个非常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非常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答复角度进展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留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稳固练习,拓展延长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比照发觉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留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
8、结: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留意的?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精选篇3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把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力量。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三方面的调整: A.不再消失“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
9、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展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学问根底,更突出其应用性。 2.留意表达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学问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留意培育其抽象思维。 四、详细编排 1.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现在: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4=12进一步稳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觉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
10、倍数的概念。 (5)说明本单元的讨论范围。 留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消失“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根底,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需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留意区分乘法各局部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分。 (4)留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分。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索。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
11、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表达了从详细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供应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预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表达了从详细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数的特征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表达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
12、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简单,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本局部内容对于娴熟把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看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便找一些数进展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受观看猜测_猜测再观看再猜测验证的过程。 (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 (3)也可对任
13、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依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1、质数、合数。 (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依据概念推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 (1)方法多样。可以依据质数的概念逐个推断,也可用筛法。 (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识20以内的质数。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开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留意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精选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
14、级下册其次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局部。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把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根底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娴熟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预备。 教学目标: 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舞学生自主尝摸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娴熟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2、逐步培育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详细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5、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娴熟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预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阅历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27=14,306=5 2、推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16、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3)由于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教师依据学生完成练习的状况对学生进展恰当的表扬鼓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教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察并依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应。 板书: 114 14,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17、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假如没有,请帮忙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写出18全部的因数。 (二)信息反应 1、反应自学要求状况; 板书: 118 18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18的因数 2、学问比照,探究发觉规律。 (1)师:同学们,依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索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索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索,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沟通思索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
18、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二)信息反应: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局部。 四、课堂延长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日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1427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
19、:1,2,7,14 118 18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精选篇5 教学内容:观看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观看的过程,熟悉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能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2.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分析事物的力量。 3.培育学生构建简洁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忙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忙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20、?”(耳朵)为什么能观察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由于我们观看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讨论观看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看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一样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看并提问: 你观看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看,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沟通。 学生自由走动,观看。汇报沟通。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学问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展观看(出例如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看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
21、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外形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看。 2.小组之间相互沟通,然后全班沟通,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现沟通。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看,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嬉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嬉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方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嬉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究,依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
22、邻的面,不行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外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外形,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课件精选篇6 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学会填写简洁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洁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学问。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独立之后思索回答下列问题: 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23、? 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假如这张表上的女同学许多,又不能清晰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根据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究讨论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索 谁?身高多少? 谁最矮?身高多少? 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争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详细做法(对比着做): 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根据肯定的挨次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例如2的统计表) 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看教材第3页,答复下面的三个问题。 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任凭丢掉) 三、课堂实践 1.调查本班学号132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展整理。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课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最根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内的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