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docx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小螺号由著名的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个小节,每个乐句的前两个小节都运用了X X X X XX X 的节奏,欢快、活泼,独具特色。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型相同,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延长了三拍半,仿佛在模仿悠长的螺号声,也好似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宽阔、蔚蓝的大海,使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导学生分
2、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做到在问题中解决问题,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正确有感情地演唱小螺号。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以伴唱与轮唱的表现方式,初步培养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教具:录音机、歌篇、小螺
3、号、打击乐器、素材磁带、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播放小螺号伴奏音乐,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教室,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2、 师生歌唱问好。 设计理念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二) 创设情景 音乐模仿 1、 播放海浪声录音 师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海浪声、海鸥叫声、螺号声),师:听到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挂图) 2、 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指名分别模仿 A指导学生模仿螺号声(加入适当的动作模仿)鼓励求异思维,出示曲谱指导视唱后再模仿。 B指导学生用动作、声音模仿海浪,可以分组进行
4、,师模仿后出示曲谱指导视唱,启发学生用什么方式表现海浪的此起彼伏(用轮唱的形式)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教师应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一环节我首先用音效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海天一色的美丽意境,继而启发学生分别模仿螺号、海浪、海风、海鸥的声音,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模仿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模仿中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轮唱技能,实现了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三) 音乐游戏 感受音乐 1、 师用拍手的方式为这段音乐伴奏(第一遍)学生模仿(第二遍) 2、 随着音乐做游戏。规则: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踏步并且每乐句变换
5、一次方向,注意每乐句老师的动作变化,请你来模仿。然后数数共有几乐句?感受乐曲的速度。 设计理念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使学生充分感知音乐要素(速度、情绪、乐句),为歌曲的表现奠定基础。 (四) 感受音乐 新歌教学 1、师导言: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曲小螺号 2、初听 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几拍子? 3、复听 学生随之哼唱, 指导学生通过律动表演来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告诉学生歌曲有三个部分,有两个部分是一样的,你能听出来吗? 4、再听 问:按照什么顺序演唱?DC反复记号的应用,介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 5、教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指导学生音准节奏及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
6、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及反复记号的使用 6、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有感情地演唱。 7、男生唱,女生加入拍手伴奏,男女生再对换。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因此,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每一遍都带着不同的问题去感受歌曲,增强音乐感知力,尤其是在歌曲学习中启发学生运用动作表演来感受并体现歌曲情绪的变化,增强了审美体验和音乐表现力。 (五)表现音乐 合唱训练 1、师为A段配以伴唱,引导学生用听唱法学习。 2、随范唱磁带师带领学生演唱A段的伴唱。 3、启发学生讨论B段应该用怎样的
7、演唱形式能表现出海水此起彼伏的情景和满怀期盼的美好心情。(轮唱或其它的方式)并指导演唱。 4、指导学生用动作、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海边的场景,启发学生还可以模仿海边的哪些声声音?(如海鸥的叫声、海风的声音等)并能用合唱、表演的方式表现歌曲小螺号。 设计理念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动,以审美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新课标中指出要加强合唱教学,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的能力,合唱教学可以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因此,这一环节在完成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启发他们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师生共同以声音模
8、拟、动作表演、丰富的演唱形式,体验并表现美好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 (六) 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希望同学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9、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
10、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 1、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 2、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1、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学生随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律动进入教室。 二、听赏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三、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 (1)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谱。 (2)教谱视唱大雨和小雨。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四、师生分角色对唱歌词。 五、学生分组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六、师生互换声部演唱歌曲。 七、全班合唱歌曲。 结束部分:全班听大雨和小雨全曲走出教室。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一、唱歌:采金秋丰收之歌 二、聆听:扬鞭催马运粮忙丰收锣鼓 三、创编:金秋的喜悦 四、音乐知识:民族打击乐器 教
12、学目标 一、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欢快劳动情景,上教版四年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二、通过聆听扬鞭催马运粮忙丰收锣鼓,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喜庆的丰收场景。 三、认识民族打击乐器,能听辩其音色。 四、能在多声部节奏中模拟各种声响,并创编相应的劳动动作,表现繁忙的运输情景。 教材分析 采金秋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名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儿童歌曲。4/4拍、羽调式,两段体。歌曲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情绪欢快活泼。第二部分节奏舒展,旋律优美上扬,较好的抒发了欢乐的情感。歌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描画了家乡秋色的景色, 丰收之歌是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一首丹麦歌曲。歌曲的节奏鲜明、简洁,歌曲结构短小、规整,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音乐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