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五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教学内容: 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
2、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
3、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全部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
4、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其次课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洁,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根本能把握。可假如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觉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终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
5、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由于这样便于比照发觉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肯定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力量,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根底。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是极为有
6、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拟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拟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拟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拟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根底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拟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拟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怀的,李叔叔看到一份
7、超市聘请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其次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局部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哄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 月工资30002023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 问题1请大家认真观看表中的数据
8、,争论答复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哄骗了李叔叔?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刚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哄骗。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学问,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 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由于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 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消失了两个特殊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当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拟合理呢?请大家观看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痛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
9、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帮忙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小组争论: 生1:我们小组争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拟好的,由于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700元比拟合理,由于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平均数会受一些特殊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那么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生:600元 师:600在这里消失次数最多,它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所以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探究新知。 板书: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想
10、通过工资表中消失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试着说一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出示概念。齐读概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统计量,那么,面对详细的问题,我们应当选择哪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呢、下面请看这个问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与集体舞竞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状况。(单位:米) 1.41,1.41,1.41,1.44,1.45,1.4,1.48,1.49 151,1.51,1.51,1.51,1.52,1.54,1.54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拟适宜? 学生小组合作。依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
11、看应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拟匀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供应参加数学活动的时机,使他们在思索,探究,争论。沟通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分和他们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三、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师:同学们,全世界都关注的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的体育健儿正在紧急的训练,预备迎战奥运会。国家队的教练想在两名优秀的射击运发动中选择一名去参与竞赛:(出示两名运发动成绩) 甲:9.5109.49.59.79.59.49.39.49.3 乙:109108.39.89.5109.88.79
12、.9 看到两名运发动的成绩,大家能否猜测一下,教练会选择谁去呢? 生1:我认为会选甲,甲的成绩很高。 生2:我想会选乙,乙打中10环的多。 生3:我想应当看看他们的平均分。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用掌声来鼓舞他们。那我们就先从平均数入手,大家动手做一做,看看他们的平均数是多少?(可以同桌合作) 生:教师,平均数一样,都是9.5。 师;平均数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看众数。甲的众数是9.5。 生2:9.4也消失三次,9.4也是众数。那两个都是众数吗? 师:固然,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没有,比方说我们班前五名同学的成绩就没有重复的,那自然就没有众数了。 生:乙的众数
13、是10,所以乙获胜的时机大一些。 师:在平均数一样时,我们应当看众数。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能敏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些数据的特点,并从数据的波动大小中,表达概率的可能性。让学生能依据统计量进展简洁的猜测或作出决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四、学生畅谈收获。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分,依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适宜的统计量。 案例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头,我提出的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
14、学生在参加中引发他们的理性熟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索和沟通,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觉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适宜的。让学生从详细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分析争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观看、分析、争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根底上逐步建构的,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这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描述的角度并不一样,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同时也渗透出了他们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可以比拟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学问。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索总结,如射击队员的选择,数据越多,频率越稳定。如能经过更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依据方差的
15、特点由数据的稳定性及波动大小再考虑一下其他因素,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作为参加者,主动参加到学生的争论中,对学生的熟悉起到帮忙和促进的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供应了自主探究的时机。 1借助定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
16、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根底。 2借助详细情境,在观看、争论中发觉规律。 教学中,通过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在观看、争论中发觉“把一样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阅历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由于正、反比例表达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把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阅历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胜利的喜悦。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 PPT课件 学生预备 玻璃杯 直尺 水 试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
17、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提问:你是依据什么公式进展计算的?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状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生2:假如底面积肯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假如高肯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 2引入课题。 假如圆柱的体积肯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圆柱的体
18、积问题以及列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在培育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在详细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1)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2,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展观看。 师:观看情境图,理解图意后,观看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观看,再一列一列地观看,并思索下面的问题。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状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2 10 15 20 30 60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表中有哪两种量?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2)学生思索后在小组内沟通。 (3)全班
19、沟通。 预设 生1: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 生2: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上升。 生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都是300,是肯定的,也就是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肯定)。 (4)明确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由于水的体积肯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反而上升。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总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就把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及学情简析: 本
20、节课熟悉圆柱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比拟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许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熟悉。因此,教学时可以从直观入手,帮忙学生形成圆柱的正确表象,让学生通过观看、想象、操作、推理、争论等活动,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把握圆柱的特征,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进而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此外,该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等方式猎取数学学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