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编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编7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编7篇 第1课时 圆柱的熟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熟悉、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 圆柱的熟悉:通过观看物体的外形,初步熟悉圆柱。 例1:通过观看圆柱,熟悉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看图形,把握圆柱的侧面绽开图。 教学目标 1.熟悉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熟悉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绽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看、发觉、沟通,让学生自主探究,把握学习方法。 3.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和推断的力量,以及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把握圆柱的根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绽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
2、点:圆柱侧面绽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忙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操作,发觉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看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熟悉圆柱的特征。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沟通。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实物展现法: 教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看这个圆柱的特征,观看圆柱的组成。(学生观看并独立思索) 学生1:圆柱由三局部组成:两
3、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 教师表扬并鼓舞学生的答复。【品析:用观看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现法: 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圆柱。(板书课题)【品析:课件展现的效果是使图形更加形象详细,学生一目了然,对于图形的熟悉和理解更加精确和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于圆柱的学习和讨论。】 动
4、手操作法: 让学生拿出所带的硬纸板、直尺、剪刀、圆规等学具,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动手制作圆柱的模型。 小组展现制作成果,教师赐予评价。【品析: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圆柱模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圆柱,而且让学生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同时,对下面观看总结圆柱的组成和特征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圆柱 谈谈圆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圆柱吗?请同学说说你理解的圆柱。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诞生活中圆柱外形的物体。 引导学生阅读观看教材第17页几个圆柱物体的图形,熟悉圆柱。 (2)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18页例1:观看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熟
5、悉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外表,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再次观看例1中的图形,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熟悉圆柱的高 引导学生观看例1中的圆柱,依据图形上的提示熟悉圆柱的高,再依据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圆柱的高。结合教材答复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争论沟通: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很多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四周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品析:此教学环节先运用提问沟
6、通的方式引出熟悉圆柱,再联系生活实物模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看自己所制作的圆柱模型来熟悉圆柱的组成和特征,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绽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把商标纸剪开,再翻开,观看商标纸的外形。 反应后争论:绽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绽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绽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师生一起把绽开的长方形复原成圆柱的侧面,再绽开,在重复操作中观看。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长发觉:绽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4)引导学
7、生自主阅读并观看教材第19页例2。 总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品析:此环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时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展操作与思索,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侧面绽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反应质疑,学有所得 在熟悉了圆柱,学习完例1、例2的根底上,让学生准时消化汲取,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 质疑一:圆柱是由几局部组成的?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四周的面(上、下
8、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质疑二:圆柱的侧面绽开后是什么外形?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侧面绽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穿 同学们,今日我们熟悉了圆柱,学习了圆柱的根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绽开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找两个学生畅谈本课时的收获,教师对其进展补充完成课堂的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1.圆柱的组成及特点:圆柱是由3个面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四周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9、。 2. 圆柱的侧面绽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绽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连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留一个思索的话题: 什么叫作圆柱的外表积?包括哪几个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觉亮点之处:两次质疑的争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汲取的过程,这次内化把圆柱的根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有关学问真正把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良之处:在教学中,应多赐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时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展操作和思索的同时,教师应进展相应的提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学习的学问才会更扎实。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
10、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和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根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
11、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推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
1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经常需要学生能够敏捷应用,所以特殊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忙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把握这些学问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忙,如将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局部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索的问题,可用算术方
13、法列式又经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连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缺乏五人情愿接受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需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再教建议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在教学填空第4小题时不仅要讲清缘由,而且应要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根底上切实把握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熟悉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把握圆锥的特征,会
14、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依据试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肯定的空间想象力量。 3、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把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预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预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熟悉 (直观感受观看争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看和摆布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看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熟悉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
15、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展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
16、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绽开图 (1)学生猜测圆锥的侧面绽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试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绽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预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准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看,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四周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识别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
17、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看、感知中熟悉并把握圆锥的特点,经受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熟悉。在旋转,比照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熟悉,进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局部名称。 2经受探究比例根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根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觉并概括出比例的根本质性。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
18、的意义,推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和5:2 1/2:1/3 和6 : 4 0.2:0.8和1:4 二、探究新知 1比例各局部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 内项:1.6 6o 外项:2.4 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 内 内 外 项 项 项 项 2比例的根本性质。 你能发觉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
19、学生独立探究其中的规律。 (2) 与同学沟通你的发觉。 (3) 汇报你的发觉,全班沟通。(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 举例说明,检验发觉。 0.6 :0.5=1.2: 1 两个外项的积是 0.61 =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假如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 = 60/40 3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穿插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 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
20、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 =1/4:1/10 ( )( )=( )( ) (2)0.8:1.2=4:6 ( )( )=( )( ) (3)45=210 4:( )=( ):( ) 5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6课堂小结 (1) 说一说比例的根本性质。 (2)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补充习题 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
21、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假如5a=3b,那么, = , (3)a8=9b,那么,ab=( ) 教学反思: 比例的各局部名称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提问,完成的较好。让学生通过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觉比例的根本性质。然后大量的练习稳固新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及学情简析: 本节课熟悉圆柱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比拟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许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熟悉。因此,教学时可以从直观入手,帮忙学生形成圆柱的正确表象,让学生通过观看、想象、操作
22、、推理、争论等活动,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把握圆柱的特征,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进而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此外,该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等方式猎取数学学问。 教学目标: 1、帮忙学生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局部的名称,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圆柱的特征。 2、通过观看、想象、操作、争论等活动,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
23、点: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熟悉圆柱各局部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 教学预备:课件、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比照引圆柱 1出示圆。 还记得圆是什么图形吗?(平面图形) 2出示柱。 教师只要在后面添上一个字,立刻就变成立体图形了,同学们猜是什么? (由圆到圆柱,推想发觉圆柱是立体图形。) 3想圆柱。 信任同学们都见过圆柱,想想印象中的圆柱是长什么样子的? (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阅历。) 4摸圆柱。 教师为每组预备了一袋立体图形(袋子里有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里面就有圆柱,同学们尝试不用眼睛看,就凭双手摸出来。 5谈圆柱
24、。 在刚刚摸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 6引新课。 看来这圆柱还真是与众不同,今日我们就来好好地熟悉它。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圆到消失圆柱,是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程;从学生凭空思索圆柱的外形到亲身体验摸圆柱的形体,唤起了学生对圆柱的已有阅历,更清楚地感知到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突出圆柱的外表特征。】 二、独立自主学圆柱 1熟悉圆柱的几何图形。 (出示实物圆柱)这是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假如从一个角度看它,最多只能看到两个面,所以通常我们把圆柱体画成下面的外形课件演示从实物的圆柱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 2自学课本,熟悉圆柱各局部的名称。 同学们拿起圆柱自学课本第
25、31页的内容,看看介绍了圆柱的什么学问。 3共享自学成果。 4加深理解,学生相互指一指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我们熟悉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请同学们拿起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看。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圆柱各局部的名称等最根本的概念,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体验通过自身努力猎取学问的胜利感,同时也为后面自主探究圆柱侧面绽开图的特征做好预备。】 三、猜测验证探圆柱 1、以制作一个圆柱的话题为主线,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 假如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需要剪出哪些图形来制作呢? 除了需要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做圆柱的底面以外,那侧面应当用什么图形做呢?同学们猜一猜,假如
26、把侧面剪开,绽开后可能是什么图形?动手剪一剪看。 怎样剪才能得到长方形? (通过猜测到动手操作,验证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 2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的关系。 为什么剪出来的长方形有长有短、有宽有窄?长方形的长和宽毕竟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争论争论。 3汇报并总结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 小结: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绽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协作课件演示) 4借助练习稳固特征,并从中渗透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其他状况。 依据圆柱的侧面选择适宜的底面。 依据圆柱的底面选择适宜的侧面。 【设计意图:以制作
27、圆柱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猜测验证、合作沟通等方式,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这是从认知几何到实证几何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把握侧面绽开的一般状况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然后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将侧面绽开的特别状况(正方形)及其他状况(平行四边形和不规章图形)加以延长,在保证学生把握根底的前提下做到数学学问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 四、梳理新知用圆柱 1梳理新知。 师导。 同学们看,我们今日学到了关于圆柱的什么学问? 生谈。 请同学们当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圆柱 2运用新知。 根本练习(以书面的形式消失)。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面,它们是( )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面。 圆柱两个
28、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 )条高,它们的长度都( )。 假如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 )剪开,绽开后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推断说明。 推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3回归生活,发觉圆柱。 在生活中,你观察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设计意图:梳理新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先由教师引导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照看全体,再让学生相互介绍今日所学的学问,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参加其中。而练习的设计则分为三个层面,先是通过书面练习准时检查全体学生对根本学问的把握状况,然后在这根底上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新知回归生活,发觉早已存在于自己身
29、边而未曾发觉的圆柱形物体,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观赏了解悟圆柱 1观赏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生产中有关圆柱的图片。(课件演示) 圆柱在咱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 2介绍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 (高的别称是学问的拓展,也是为后续学习圆柱的外表积和体积做预备。)3感悟圆柱,畅谈收获。 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发觉的眼睛看生活,其实,生活中到处都布满着数学,看完刚刚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放大圆柱的内涵介绍可乐罐的神秘。 有没有发觉可乐、百事、雪碧、健力宝等等的这类罐装饮料,它们的外形、大小都是一样的,这里面就隐蔽着关于圆柱的商业隐秘,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借
30、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圆柱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原来自然界里处处都有圆柱,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没有发觉而已。而聪慧的前人早已意识到圆柱的独特之处,并懂得将其特征运用在生活和生产当中,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圆柱(数学)那无穷无尽的魅力和人类才智的无限。最终介绍可乐罐的神秘,是为了将学生对圆柱的熟悉面再往深层次扩大,赞叹数学的奇异之余,到达课尽,而意未尽的效果,促使学生越来越喜爱数学】 六、学以致用做圆柱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本第147页的图样,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用。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得学会用回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表达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以做圆柱作为课后的作业,
31、一是供应了稳固圆柱最根本的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时机;二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体验做一个圆柱的过程,为课外制造一个沟通数学的话题。】 板书设计: 熟悉 圆柱 2个底面: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 很多条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帮忙学生整理新知;设计别出心裁,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1)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质数的积是( )。 分析 此题考察的是质数的意义及数的奇偶性等学问。 两个数的和是39,说明这两个数一个数是奇数,一个数是偶数,由于它们都是质数,所以其中的偶数只能是2,则奇数是39237,37274。 解答 74 (2
32、)120的因数有( )个。 分析 求一个较小数的因数的个数一般用列举法,但求较大数的因数的个数时,一般用分解质因数法,即先把120分解质因数:12022235,然后借助每个因数的个数来计算。因数2的个数是3个,因数3的个数是1个,因数5的个数也是1个,120的因数的个数为(31)(11)(11)16(个)。 解答 16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题目。 (1)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7 m,宽1.8 m,高1.5 m。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不许有剩余,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分米? (2)学校六年级有若干名同学排队做操,3人一行余2人,7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六年级最少有多少人?
33、2明确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思索、沟通) (1)这两道题分别考察什么学问? (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3)详细的解答过程是怎样的? 3汇报。 (1)先汇报前两个问题。 预设 生1:第(1)题考察的是应用因数的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生2:第(2)题考察的是应用倍数的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生3:依据题意,正方体的最大棱长应当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先把相关长度转换单位,用整数表示,然后求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 生4:依据题意,六年级人数比3、7、11的最小公倍数多2,所以先求出3、7、11的最小公倍数,再加2就可以了。 (2)尝试解答。(关注学生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的
34、状况,发觉问题并准时点拨) (3)汇报解答过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预设 生1:2.7 m27 dm,1.8 m18 dm,1.5 m15 dm。由于27、18、15的最大公因数是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3 dm。 生2:由于3、7、11的最小公倍数是3711231,2312233(人),所以六年级最少有233人。 4小结。 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要弄清考察的是因数的学问还是倍数的学问,同时要会求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把握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学问,我们学会应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教材75页5、9题。 板书设计 因数、倍数、质
35、数、合数 因数和倍数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1公因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局部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猎取所需要的信息,进展简洁的分析,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依据统计图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教学预备: 课前统计本
36、班学生喜爱的体育工程,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工程中,你喜爱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展统计。(可在课前进展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爱的工程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爱的体育工程,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供应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纳真实的数据进展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受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
37、的多少比照:如喜爱乒乓球人数最多,喜爱足球的比喜爱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爱乒乓球的和喜爱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假如要比拟喜爱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拟? 3如何计算喜爱各种运动工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展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展校对。 喜爱的工程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依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爱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表达出喜爱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
38、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肯定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三、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熟悉扇形统计图 (1)假如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爱的运动工程,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爱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爱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依据我们刚刚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依据扇形的大小来推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工程。) (4)依据学生答复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
39、。(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工程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依据扇形的大小来推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局部和总量的关系:如喜爱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爱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工程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依据扇形的大小清晰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拟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晰地看出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受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熟悉,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依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工程。)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假如每天喝一袋250 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养分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 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养分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编7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