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
《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六年级月光曲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生疏、清幽、琴键、沉醉、清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累人民的怜悯和爱,从而培育学生喜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展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绽开适当的联想,进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规律思维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缘由。 教学方法:
2、 诵读品尝,采访探究,音乐怡情 教学预备: 月光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醒课题,板书课题 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答复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生疏、清幽、琴键、沉醉、清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累人民的怜悯和爱,从而培育学生喜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展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绽
3、开适当的联想,进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规律思维的力量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沟通沟通。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默读26自然段,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学生自学,全班沟通。 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结合学生答复,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心情。 贝多芬是世界上闻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特别怜悯,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全班沟通遇到简单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构造, 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构造
4、,会显例如词。)能说说幽静纯熟沉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会用这些词语造句。(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辨析局部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沟通第一自然段 1、齐读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什么是“传奇”?(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奇,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依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假如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洁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特别壮美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美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沟通课文26自然段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
5、小路上漫步听到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殊留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宠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漫步的贝多芬外,依据故事的进展,画面上还应当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偏僻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
6、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娴熟,但是很不简单。) 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六年级月光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怜悯劳动人民美妙的思想感情。 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非常”、“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怜悯盲姑娘的情感。 教学预备: 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7、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 1、今日我们学习月光曲。“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 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谁能按“曲”(q)来组词。 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 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最终一段。 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终一段) 2、自由读段,读后沟通 (1)这个曲子叫什么? (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焦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段。 三、通读全文,沟通阅读所得。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8、 1、导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自由读第九节后沟通 (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句。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美丽。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渐渐升起来。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结合理解“霎时间”、“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 指导朗读“皮鞋匠悄悄地听着洒满了银光”局部。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3、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上升,风卷巨浪月光照射
9、,波涛汹涌。 4、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特别安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上升,风卷巨浪”是渐渐地感情加重;最终“月光照射,波涛汹涌”应当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5、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6、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能形容一下吗? 7、说经过: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头,他的琴声是严厉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接着贝多芬
10、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上升,风卷巨浪,最终,贝多芬的旋律是昂扬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射,波涛汹涌。 8、播放月光曲录音带,感受旋律的变化。 9、引:那么毕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下节课学。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28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层,思索答复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漫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留意?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
11、吸引了他的留意。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切友爱,相互关怀、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肯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感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辨别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感动,打算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2、月光曲的内容毕竟是说什么的?是月光和大海的变化吗? (月光曲的内容是写兄妹俩的”,特殊是写盲姑娘的。写她这么穷困,却依旧要学习贝多芬的乐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写兄妹俩的贫困;月亮上升,风卷巨浪是写兄妹俩学习贝多芬的
12、曲子很投入;月光照射、波涛汹涌是写他们看到贝多芬心情特别感动。 月光曲也是写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开头是写贝多芬的心情很安静,然后其次层写的是贝多芬的心情慢慢不安静了,最终一层就是写贝多芬看到兄妹俩这么喜爱音乐,所以他心情不安静。还可以这么说:乐曲的第一乐段,是描述他在小树林里漫步,听见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心里产生了一分触动,所以弹出曲子来就是严厉的,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困,自己心情也非常感动,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上升,风卷巨浪;最终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感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昂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光曲 人教版 六年级 教学 设计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