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docx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o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 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获得诸多具有
2、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 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科,呈现出不同时 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 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 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 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 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 “多元一
3、体”和“古国一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 历史叙述体系。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 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 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 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 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一一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 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
4、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 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学界一直存在着“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试图将考古学文化体系纳入三皇五帝的 古史框架体系之中,似乎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发现并证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就没有价值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题答案】【答案】.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1721题答案】【答案】17. C18.语句:;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19 .示例一:柳宗元江雪里
5、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示例二: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示例三:“刻舟求剑”的成语20 .第一位教师: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但未解释字词。第二位教师:讲清词义 和变化,增长知识;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知识、道理结合较好,解 说全面,简明扼要。21 .答案示例“卧薪尝胆”: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 报仇雪耻。后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超,运用得 心应手。“一鼓作气”: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衰竭。后来用以表 示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四、写作(60
6、分)【22题答案】【答案】例文:享受“快时代”,拒绝“快生活”武侠小说有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折射出的是侠士对武学境界的热 切向往。时至今日,“快”已经成为一种人们乐于追求、致力升级的生活状态。然而,时代 可以“快”发展,社会可以“快”进步,技术可以“快”更新,人生的节奏却不能太快,生 活的步伐不能太快,生命的进程不能太快。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技术的更新迭代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力,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带给现代人无限便利。凭借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人们已经脱离了以往凡事亲力亲为、低效 劳动的生活模式,进入了节时省力、高能高速的全新状态。随着智能搜索引擎、0S0系统、 图文人像识别、C
7、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的上线,以往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量劳动力和 劳动时间得以压缩,以往紧张匮乏的光阴陡然间变得富余,时间变得可省可控,极大地方便 了人们对劳动的进程、节奏、结果进行预判与规划,有利于人们更自由、更合理地协调生活、 安排工作。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快时代”带来的轻松满足,任意挥洒着“快时代”赐予的简 易便捷,将节省下来的大量时间按需分配、充分使用,实现了时间效益的最大化。遗憾的是,在技术发展使时间变得充裕、人们对时间的使用更加自由的同时,现代人 又往往陷入一味以“快”来衡量科技水准、娱乐效果、生活质量的怪圈。键盘代替了手写、 5G覆盖了全球、GPS遮蔽了视线、短视频霸占了视听
8、平台、阅读器替换了纸质书、Apple Vision Pr。开启了新虚拟世界我们开始无法忍受缓冲与等待,无法面对时间的滞留与拖延,我 们在“快时代”的裹挟和冲击下,像风一样往前追赶,不断刷新更快的生活“加速度”:网 速不能不快,“当日达”网购不能不快,“准时宝”服务不能不快,通讯产品的发布不能不 快,游戏续作的产出不能不快人们匆匆忙忙,步履仓促,盲目机械、漫无目的地不停飞 奔,将压缩出来的时间投掷于下一轮对“快”的追逐一一当现代人走得太久太忙,便早已忘 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诚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进步不可阻挡,留恋旧日的缓慢、盼望时光的逆 流并不可取,但茫然求快、懵懂浮躁的生活态度同样不
9、可倡行。我们不应只懂得享受“快时 代”的产品升级、技术更新、人力解放,更应重视当下,积极体验,感受生活原有的节奏与 过程,追寻生命本身的沉淀与况味,不被乱象迷眼,不被“速度”迷心,不被潮流迷本。技术发展开启全新局面,科技飞跃提供无限机遇,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妥善利用技术革 新所缩减出的宝贵时间,奋足向前,砥砺耕耘,致力攀登学业与事业的高峰,享受“快时代”, 拒绝“快生活”,从而收获智慧圆满、幸福充实的丰盛人生。意义,但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这种传统治史思路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限制 了考古学在重构中国上古史中的作用。比如,考古发现与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 化在东亚地区的文明形成与发
10、展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奠定了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传统的基 础,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标志意义,尽管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所 在地,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我们对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应该开展扎实的田野工作并展开 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与阐释,而不是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并为 此争论不休。(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考古学者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更侧重发掘能体现古代物质文化面貌的大型遗址。B.考古发现可以为有文献记载 历史提供参考、印证和补充,让历史的内涵更丰富。C.考古证明,“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很难
11、为中国上古史提供叙述与解释体系。D.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开展更为扎实的研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考古学能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B.文章在展开论述时,注重将传统历史学作为参照,用以凸显考古学的独特价值。C.第二段和第四段列举诸多考古发现,是为了证明考古学具有延伸历史轴线的功能。 D.第三段介绍多种学术观点,展示了考古学在上古史体系构建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A.出土 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能为其所属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佐证。B.中国考古学的众多
12、研究成果证明,“三皇五帝”只是神话传说,而非实有其人。C.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发现了有关中华文明礼乐文化的信息。D. “考古写史”立足于考古发现,与以文献为本位的“证经补史”研究路径不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 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 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 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 种方式沟通
13、:通过气味。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窗,为了摆脱这种草 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 树木那里。是旁边的树吗?不。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 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 速之客来袭的信息。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 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 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
14、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 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但也有偶然 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 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 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 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 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 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但我们
15、若踏入田野,就会发现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很沉默。这是因为 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大多已经失去这种在地面或地下进行沟通的能力。它 们几乎是又聋又哑,因此特别容易成为昆虫的猎物。而这自然也是现代农业必须使用这么多 农药的原因之一,或许今后育种专家应该要多多少少再从森林里“剽窃” 一点野性基因,例 如把“多嘴”这个属性加入谷物及马铃薯的品种里。虽然我一开始时说过树木是静悄悄的,但这点从最新的发现来看却值得质疑。一些研究 人员想测试地底下是不是可以听到什么声音,不过要想把树木带进实验室里有点不切实际, 因此他们观察的对象是谷物幼苗。果不其然!仪器很快就记录到了由根部发出的轻响,频率 约220赫
16、兹。而且有趣的是没有参与实验的幼苗对它也会起反应在播放着频率约220赫 兹声响的环境里,这些幼苗的顶端总会往声源方向生长,这意味着禾本科草类可以察觉到, 或是干脆直接说“听到”这个频率。所以,植物可以通过声波来交换信息?我还没想过这可 能代表着什么,因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过下次当你漫步在森林里,那些林间传 来的塞牢细响,说不定不只是因为风(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宝珍译)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叶片婆娑的簌簌声以及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都属于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而并非 是它们在通过声波交换信息。B.当金合欢树被长颈鹿啃食时,它既会分泌出毒素
17、进行自我防卫,也能够通过施放气体向 邻近的其他树木发出警告。C.树木凭借流动的空气可以做到早期的预警,但是这种预警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气味“语 言” 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D.森林中的独行侠由于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无法意识到步步逼近的灾难, 因而终将沦为昆虫的大餐。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杜登德语辞典将“语言”定义为“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并不全面, 其实树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进行沟通。B.下面的发现可以作为证明第一段中心观点的材料:当昆虫啃噬橡树时,橡树为了自救会 把苦涩且具有毒性的单宁酸导入树皮与叶子中。C.第二段中的“多嘴”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语文 答案 全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