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究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育学生的抽象力量和解决问题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探究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感受新知 1、情境引入 情境图文字表格 最近杨教师家买了新居子,其中有一个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她想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存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2、你知道凌教师对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沟通 “正方形地砖” “都是整块的” “边长还要是整分米数” 什么是整分米数?) 2、合作探究 (1)争论 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存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组争论下,边长可以是几分米呢?(学生操作) (2)沟通 a、沟通边长是“4” 为什么?你们觉得行吗?铺满 b、沟通边长是“2” 出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铺满 c、沟通边长是“1” 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铺满 二、探究新知 1、熟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争论沟通 还有没有别的铺法?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
3、5分米呢? (宽边虽然可以铺整数块,但长边不行,会多出来。165,125都有余数,得到的不是整数,而题目要求是整块的) (2)抽象公因数概念 我们发觉边长1、2、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它的都不行。那“1、2、4”与16和12究竟有着什么特别关系呢? (1、2、4不仅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同意吗?(能听懂他的意思吗?说的是什么?) 那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找找16、12的因数。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有:1、2、3、4、6、12 你发觉什么? (我发觉1、2、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能不能简洁的说说,它们是12和
4、6的什么数吗? (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板书“公因数” 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那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 (3)用集合圈表示 我们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点击课件出示两独立集合圈) 这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6的因数,这一个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2的因数(课件动态显示两集合圈移动形成交集) 现在中间的表示什么呢?应当填?(生说师点击课件) 那这圈里的(指左边、右边)填?表示? (4)熟悉最大公因数 假如凌教师想用最少的块数铺好地面,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你是怎么想的? (从公因
5、数中找最大的。边长大的话占地面积就要大,铺的块数就要少) 实际上这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 2、运用新学问,解决“老”问题 假如现在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我们可以直接?(写因数,找公因数) 那假如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沟通、探究方法 大家刚刚帮忙凌教师解决边长可以几分米时,先找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圈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找最大的公因数,就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求最大公因数:18和27 15和10 两生板书 沟通反应。 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呢? 假如我指找
6、出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现在只找出18的因数,你能找到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先找小的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 那假如只找了27的因数呢? “先找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 你能找出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吗? 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 四、稳固练习、总结提升 1、找出以下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8 6和18 1和7 8和9 2、小嬉戏 (1)找同桌学号的最大公因数 你们是怎么找的? (2)凌教师上学的时候学号是36号,与我的同桌学号最大公因数是12。你知道我的同桌是几号吗? 你是怎么想的? 当时我们班级人
7、数不到60人,我同桌的学号有6个因数。现在你知道他究竟是几号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内容: 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经受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究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 3、使学生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究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预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1、呈现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沟通找因数的方法。 (2)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索:两个集合相交的局部填哪些因数?
8、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组织学生绽开争论,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结: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引导学生争论其它的方法。 二、练一练。 1、第1、2题,通过这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别方法有所体验。 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4题,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一说有什么发觉。这里第一行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其次行的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对于这样有特征的数字, 4、
9、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觉。 5、第5题,写出以下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现自己写一写,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三、数学探究。 1、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 (1)先让学生填表,找出这些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 (2)再依据表格完成折线统计图。 (3)组织学生观看表格,争论“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2、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觉。 四、总结: 谁能说一说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 18=()()=()()=()() 12的因
10、数:18的因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3 教材分析 ?圆柱的外表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外表积。先说明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外表积的绽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外表积的组成局部,求外表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外表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力量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把握
11、求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鼓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用孩子们喜爱喝饮料的爱好创立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许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讨论,今日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设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觉新知 1、 熟悉圆柱的外表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外形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12、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假如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毕竟,说明学生对学问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局部组成的熟悉。培育了学生的制造力量。)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讨论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状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大事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看、思索、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
13、: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需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当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假如圆住绽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
14、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外表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存时,我觉得应当用进一法取值,由于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由于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熟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 使学生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简
15、捷的方法,进展有条理的思索。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进一步进展与同伴进展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量,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教学预备】 学生预备12cm、宽8cm的长方形纸片,6张边长6cm的正方形纸片,8张边长4cm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这节课教师先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家有一个长18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现在教师想给贮藏室里铺上地砖。我在瓷砖市场看到两种砖,一种是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瓷砖,一种是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瓷砖,你们帮我选一选,哪一种瓷砖能正好用整块铺满? 二、动手操作,探
16、求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自己试着摆一摆。 2、生操作,师检查。 3、通过摆小正方形,我们发觉了什么?教师应当选哪一种地砖? (边长6分米的正好整块铺满,边长4分米的不能正好铺满 ,应当选边长6分米的地砖。 4、边长6分米的地砖长边和宽边各铺了几块?用算式怎样表示?地砖的边长6分米和贮藏室的长18分米,宽12分米有什么关系? (长铺3块 186=3 宽铺2块 126=2 6即能被18整除,也能被12整除) 5、边长4分米的地砖不能正好铺满?长、宽边各铺了几次?用算式怎样表示? (长铺了4次 184=42 宽铺了3次 124=3 4不能被长18整除,所以铺不满,能被12
17、整除,所以宽能铺满) 6、比拟两组算式,说说地砖的边长符合什么条件能用整块正好铺满? 边长既能被12整除,也能被18整除。 7、想象延长 依据我们得出的结论,你在头脑里想一想,贮藏室还可以选择边长几分米的地砖?小组相互沟通,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边长 1分米,2分米,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都能正好整筷铺满,由于这3个数既能被12整除,也能被18整除。) 1、2、3、6这4个数与18有什么关系?与12呢? 8、提醒概念 叙述:1、2、3和6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是6,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9、4是18和12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三、自
18、主探究,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刚刚我们熟悉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么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自主探究)提问:12和8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你能试着用列举的方法找一找吗? 2、沟通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依次分别写出8和12的全部因数,再找出公因数 先找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里找出12的因数 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里找出8的因数 比拟、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一样之处?哪一种简洁,为什么?(8的因数个数少。) 3、明确:8和12的公因数有1、2、4.4就是8 和12的最大公因数。 4、用集合图表示 8 和12的公因数也
19、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我们用左边的圈表示8的因数,用右边的圈表示12的因数,那么相交的局部表示什么?应当填什么数? 提示不要重复填写,提问:6是12和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3呢?8呢? 四、稳固练习 我们学会了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1、练一练 自己完成,留意找的时候一对一对找,不要遗漏。 2、练习五的第一题、第2题、第3题,自己完成。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熟悉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把握了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一学问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下节课我们主要应用这一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5 教学
20、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熟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因数及公因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熟悉公因数,理解公因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究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展思索,进展分析、推理等力量。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索和探究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预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预备 1直观演示,作好铺垫。 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
21、正方形。 提问:观看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课。 谈话:依据上面我们看到的,假如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就能正好全局部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熟悉,学习与因数有亲密联系的新内容,熟悉新学问,学会新方法。 二、学习新知 1熟悉公因数。 (1)出例如9,了解题意。 启发:观看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正好铺满?先在小组争论,说说你的理由。 沟通: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沟通进展演示,引导观看用正方形纸片铺的结果,理解边长6是长方形两边12和18的因数,能正好铺满;(板书:
22、126=2 186=3)边长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就不能正好铺满。(板书:124=3 184=42) (2)启发: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把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先独立思索,再和同桌说一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6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受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索称物的不怜悯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规律化,并想方法用
23、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规律思维的进展。 2自主探究,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赐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觉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正确的分份方法和最正确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 ppt课件 天平 药瓶 学生预备 天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答复) 2你们真聪慧,在平常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
24、出示2瓶钙片) 师:教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方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答复想法) 师:教师预备了一架天平。假如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一样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假如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日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本钱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次品的特点发觉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详细质量,而只要依据天平的平衡状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展推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简单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假如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25、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假如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肯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合作沟通,讨论探讨 师:同学们真聪慧,这么简单就从3瓶钙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实你们已经用自己的聪慧才智解决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例2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
26、填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7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立体图形、熟悉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连续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擅长合作沟通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
27、肯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预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叙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叙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知名称。 2.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熟悉。 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根据肯定的挨次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引导学生观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外形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状况的教具。 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请学生完整表达长方风光的特征。 (2)棱的熟悉。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留意观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