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 【答案】C【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由材料可推知,猴面包树是生长在热带 草原气候区的植物。符合题意。2. 【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格外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这是为了在旱 季供给生长所需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3. 【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植被生长在流石滩,流石滩的环境是比较干旱的,所以不行能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滨 海潮间带;流石滩是受重力影响,从高山山坡滚落下来的石块或者碎屑岩石。荒漠戈壁气候极端干旱,水母 雪兔子的生长需要水分,而荒漠戈壁多沙丘细沙,土壤松
2、散,不适合它的生长扎根。4. 【答案】B【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 物的作用是亲热相关的,因此植被可以为土壤供给有机质,通常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供给有机质,正确。植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命机体的需要,正确。风化有多种,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植被通过根系对土壤的构造及孔隙度都有影响,最典型的是植被的根劈作用, 正确。水分和热量的交换需要太阳辐射和水循环及重力能,错误。5. 【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山顶中间局部平坦,土壤层较厚,保水性好,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山顶四周,地形坎坷, 土壤层较薄,保水性差
3、,故发育耐旱的硬叶林和矮小的灌木。所以土壤的差异影响了植被的差异。6.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陡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围合,地形 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分,形成湿热的小环境,该类区域也被称为“热岛湿岛效应”。7. 【答案】B 【解析】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山体的倒塌和侵蚀形成的积存物,最易积存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波动变化,但 倒塌及侵蚀可能会使得山顶更加干旱,顶部生态受破坏,整体区域植被类型不变也可能会削减。8. 【答案】A【解析】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
4、常年消灭在热带雨林地区。9.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消灭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4不会消灭图示现象。10. 【答案】C【解析】该山地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是在林木树种之后消灭的,并非逐 渐增加,植被掩盖率也不是渐渐下降;但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渐渐削减,群落 内因地上生物量的削减,光照渐渐增加。11. 【答案】A【解析】图中曲线显示,该时段红松阔叶林随时间变化,土壤二
5、氧化碳排放通量变化不大,因此红松阔叶林 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12. 【答案】D【解析】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生物有关,与土壤的含水量相关性较小。13. 【答案】D【解析】油橄榄是亚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4. 【答案】A【解析】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植被对枯燥气候的适应,角质层可以锁定叶面水分,保护叶 片不被灼伤。15. 【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要素。16. 【答案】A【解析】植被掩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正确;陡坡上水土流失严峻,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
6、薄,正确;土壤的有机物质主要来自植被,错误;地下径流量与气温关系不大,错误。17. 【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5 月底自然植被下土壤含水量高于前后时段,假设蒸发为主导因素,则应在气温更低的 5 月中旬土壤含水量高;黄土丘陵5 月份没有积雪;河流补给主要在沿河地带而不会是普遍现象。18. 【答案】C【解析】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进展农业需要浇灌来弥补自然降水的缺乏,因此使得农田土壤含水量高于其 他植被类型。19. 【答案】C【解析】荒草的根系浅,因此荒草表层的土壤水分除蒸发外还被荒草吸取,使得其含水量较低。20. 【答案】D【解析】水稻土是人类在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
7、21. 【答案】D【解析】随着海拔上升,水土流失加剧,梯田中水稻土厚度减小;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微生物分解速度 慢,因此水稻土养分增多;物质迁移速度变慢;化学过程强度减弱。22. 【答案】C【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而生物的生长状况又取决于当地的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4气候。23. 【答案】B【解析】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原土壤。因此最可能为森林土壤,为草原土壤,且 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因此最可能位于草场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东部。24. 【答案】B【解析】“锄不厌数”,主要意思是锄地是不管次数的。锄地的核心是“松土保墒”。土壤在过水后会
8、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从而“保墒”,抑制水 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因此,“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削减蒸发。25. 【答案】A【解析】陇中地区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有且蒸发旺盛。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实行压实表土层 的方法是为了增加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出苗率。二、26. 【答案】1甲:热带雨林丙:热带荒漠。(2) 植被高大稠密,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形成缘由: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分。(3) 草木茂盛,动物繁多。形成缘
9、由:此季节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非洲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2)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高大稠密,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3)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热带草原地区,8 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降水较多,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草木茂盛,动物繁多。27. 【答案】1植被茂盛,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 易分散成雾;山地简单的地
10、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2) 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猛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3) 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上升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缘由: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 形成。我国自东向西地势上升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山顶苔藓矮曲林的分布高度也随之上升或降 低。(4) 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逼日益严峻;具有保持水土,修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成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解析】1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盛,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
11、气湿度大。山顶地面辐射强,散热快, 空气中的水汽易分散成雾。山地简单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4林”。(2) 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 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 缓慢且“矮曲”。(3) 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变化是自东向西上升,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缘由:山顶苔藓矮曲 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上升或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上升或降低。(4) 保护缘由可以从生态
12、环境脆弱、生态功能、科研价值等方面分析。28. 【答案】1光合(2) 气温降水矿物质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存较多(3)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打算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泼的因素。【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2) 气候是通过气温顺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缘由可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的角度分析。(3) 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以从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综合测试 试卷 答案 在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