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8篇.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8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8篇 1课件出示(教师叙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飘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观察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测,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沟通引入 1观看沟通:这些昆虫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储藏,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
2、图形,思索探究。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察指导。 2汇报展现,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特别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熟悉轴对称图形。 1相互观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忆剪法:这些漂亮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提醒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稳固熟悉: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三)折一折,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觉?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区分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依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2学生独立区分,有困难的可以先折一折再推断。 (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一剪、赏一赏、折一折、辨一辨、找一找”等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沟通中直观熟悉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识别轴对称图形,同时感悟生活中五彩
4、缤纷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三、稳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根本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二)变式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1题) 1将一张正方形纸如下列图所示,先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角,绽开后是什么图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 3展现不同剪法绽开后得到的不同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观看、推断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稳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熟悉及区分方法,增加学生的观看力量、想象力量和表达力量,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长 (一)这节课你
5、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观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配乐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胜利的欢乐的同时,伴着美丽的音乐,走进生活中的对称世界,不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更领会到那无处不在的对称美。】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育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奇怪心和求知欲。在沟通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敬重他人与人
6、进展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把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敏捷运用所学解决简洁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索,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预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学问,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忆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同桌相互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
7、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依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一样的规律进展整理,培育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一样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一样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赐予确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育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 要求学生娴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
8、有序地思索问题的方法。 嬉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答复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展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娴熟。)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
9、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一样商一样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一样的规律进展整理或按商一样的规律进展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育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力量,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挨次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洁的统计图
10、表学问,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把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依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根本思想方法,熟悉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敬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拟、分类,能正确地进展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依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存了较多的生活阅历,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洁的分析,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生活场景,激
11、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竞赛、春游的人数状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根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学问是为生活效劳的。教学内容更加注意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留意让学生经受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舞学生参加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育动手实践力量和独立思索力量,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沟通。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使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数学思索: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展简洁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
12、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熟悉简洁的统计过程,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同时能够进展简洁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进展数学思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1 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同时能够进展简洁的分析。依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熟悉简洁的统计过程,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同时能够进展简洁的分析
1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争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爱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爱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爱,假如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适宜。 (指名学生答复,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爱红色,学校就打算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
14、小结:你们刚刚说的只是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打算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爱的呢?(学生可能答复,调查全校学生喜爱的颜色。) 教师追问:假如我们现在要立刻把信息反应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爱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爱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展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爱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争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5、刚刚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展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当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指名学生答复。) 学生争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答复:把自己喜爱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爱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教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便利?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拟简便的方法,现在由教师公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爱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16、“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觉。)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爱的人数加起来,假如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消失了错误。) (2)师:喜爱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适宜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依据分析的状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17、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详细物体,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熟悉轴对称图形的一些根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熟悉、制作和观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悉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征,精确推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看、争论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好玩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
18、擅长发觉的眼睛,就能发觉很多的学问。请同学们认真观看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觉哪些好玩现象? 2、(学生自由答复)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飘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美丽呀,认真观看可以发觉,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学问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跟对称有关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看,体验对称。 1、观看图形,发觉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形状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觉吗? (2)引导学生从外形、花纹、大小、图案上观看。 (3)学生汇报沟通自己的发觉
19、。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外形和大小都是一样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外形和大小都是一样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外形和大小都是一样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外形和大小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假如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底,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熟悉”“100以内数的熟悉”,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熟悉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根底,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