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资格考试物流师考试_资格考试-物流师考试.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资格考试物流师考试_资格考试-物流师考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资格考试物流师考试_资格考试-物流师考试.pdf(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 1/46 高级物流师复习大纲 现代物流概论部分 第一章 物流基础知识 第一节:物流概论 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存联系。物流体现了物质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一、物流及流通的关系,物流及生产 重点掌握(一)物流及流通的关系:流通是商品生产得以生产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流通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际上由商流和物流组成。分别解决两个问题:前者是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权转变为用户所有,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后者是要解决对象物从生产地
2、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也就是实现物的流转过程。(二)物流及生产: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生产系统必须向物流要效益才能改善自身的发展条件;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物流不断提出高的要求。二、物流、商流的概念,商物分离原则,物流的分类 掌握(一)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二)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研究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
3、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三)商物分离原则:在合理组织流通活动过程中,由于商流活动及物流活动具有不同的规律及特点,在它们实施的过程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四)物流的分类 1、按作用分类: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2、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3、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三、企业物流结构、企业物流合理化的作用及途径。掌握(一)企业物流结构 1、水平结构: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及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2、垂直结构:物流系统
4、通过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三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二)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意义 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4、通过物流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5、每个企业都是供应链的一环,企业物流合理化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三)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2、合理控制库存(三个目的:原材料成本下降、保证供应、减少流动资金);3、均衡生产;4、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第二节:物流科学的形成及发展 一、物流科学的产生 理解 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的交换行为时就存在物流活动;当流通费用在
5、商品总销售价格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影响了商品竞争力时,为降低流通费用,20 世纪 50 年代,物流科学开始形成;物流科学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才产生的。现代物流科学融合了许多相邻学科,如运筹学、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 2/46 技术经济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二、物流科学的发展过程,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 重点掌握(一)物流科学的发展过程 1、以“P.D”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P.D是 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简称),60年代由日本翻译成物流;2、80年代中期后,以“logistics”命名的物流科学;3、供应链管理时代。(二)互联网时代物流的
6、特点 1、经营全球化;2、系统网络化;3、供应链的简约化;4、企业规模化;5、服务一体化;三、物流科学的性质 掌握(一)物流学综合性交叉学科;(二)物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三)物流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第三节:我国的物流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般了解 一、我国的物流发展历程(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物流(1993-1998);(四)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物流(1999 至今)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二)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三)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四)物流技
7、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五)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六)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加强。第二章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 一、系统及系统工程 理解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系统的特点:具有可以判断目标性能好坏的标准;为了完成同一目标可以有几种不同方案;有可能应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模拟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系统要具有独立性。系统工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关系问题。二、物流系统概念、功能及其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掌握 (一)
8、物流系统概念:是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组成的,这些环节也称为物流的子系统。(二)物流系统功能: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益,使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服务效果最佳。(三)物流系统存在的制约关系 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三、物流系统模式,物流系统设计要素 掌握(一)物流系统模式 输入 系统转换 输出 1 原材料设备 1 物流设施设备 1 产品位置转移 2 劳动力 2 物流业务活动
9、2 各种劳务 环境 3 能源 3 信息处理 3 能源 环境 4 资金 4 管理工作等 4 信息 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存联系物流体现了物质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一物流及流通的关系物流及生产重点掌握一物流及流实际上由商流和物流组成分别解决两个问题前者是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权转变为用户所有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后者是要解决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使用价值也就是实现物的流转过程二物流及生产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物流不断提出高的要求二物流商流的概念商物分离原则物流的分类掌握一物流物品从供应地
10、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二商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 3/46 5 信息等 5 好的服务 (二)物流系统设计要素P、Q、R、S、T、C 1、所研究商品(products)的种类、品目;2、商品的数量(quantity);3、商品的流向(route);4、服务(service)水平;5、时间(time);6、物流成本(cost)。四、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重点掌握(一)服务性;(二)快捷性;(三)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四)规模适当化;(五)库存控制。简称 5S。第二节:物流系统的构成 一、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合理化的途径;仓
11、库的功能,仓储合理化 掌握 (一)运输方式及特点 1、铁路运输:陆地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按时刻表运行、可重载高速运行、运输单位大(从而降低运费及劳务费),缺乏机动性、常需转运(增加搬运次数);经济里程在 200-300公里以上。2、公路运输:最普及的运输方式。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性、可实现门对门直达运输、包装可简化、货物损伤丢失和误送可能性小,无法大批量输送、动力费和劳务费较高、易发事故、污染环境(长距离输送中缺点较显著);3、水路运输:大批量和远距离运输价格便宜、可运超大型和超重物、不受道路限制,速度慢、易受天气影响、建港费用高;经济里程在 200-300公里以上。4、航空运输:
12、速度快,费用高;5、管道运输:维修费和运输成本低、不/少占地、安全,在输送地点和对象方面有局限。(二)运输合理化的途径:1、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3、提高运行效率;4、推进共同运输;5、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三)仓库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2、调节供需;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4、配送和流通加工。(四)仓储合理化 1、实行 ABC 管理;即把物品分为三类:如占总数 10%左右的高价值的货物定为 A 类;占总数 70%左右的低价值物品定为 C 类;A、C 之间的 20%则为 B 类。A 类物品应在不发生缺货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库存,实行小批量订货,每月盘点;C 类则可制定安全库
13、存水平,进行一般管理,订货批量大,年终盘点;B 类则半年盘点。2、科学的库存管理控制,满足三方面要求:降低采购费和购入价等综合成本。减少流动资金、降低盘点资产。提高服务水平、防止缺货;3、应用预测技术:销售额和出库量的估计等需要正确的预测,这是库存管理的关键。二、装卸搬运的概念、意义及其作业构成 理解(一)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二)装卸搬运的意义:1、在物流活动转换中起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2、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3、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三)装卸搬运作业构
14、成:1、堆放拆垛作业;2、配货作业;3、搬送、移送作业。三、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包装合理化 理解(一)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省力化原则、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活性、合理利用机械、连续化原则、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集装单元化原则、人性化原则、提高综合效果。(二)包装合理化:轻薄化、单纯化、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机械化及自动化、注意及其他环节的配合、有利于环保。四、包装的概念及其在物流中作用,流通加工的概念及目的 掌握(一)包装的定义: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过程中
15、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存联系物流体现了物质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一物流及流通的关系物流及生产重点掌握一物流及流实际上由商流和物流组成分别解决两个问题前者是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权转变为用户所有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后者是要解决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使用价值也就是实现物的流转过程二物流及生产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物流不断提出高的要求二物流商流的概念商物分离原则物流的分类掌握一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
16、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二商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 4/46(二)包装在物流中作用:包装是构成物流系统的环节之一,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包装的结实程度、美观及否及标准化程度,决定着产品是否能以完美的使用价值达到用户满意。因此,包装直接影响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整个物流成本和销售效果。(三)流通加工的定义: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四)流通加工的目的:1、方便运输;2、满足用户的需要;3、为了综合利用在流通中将货物分解,分类处理。五、配送的概念及特点,配送的种类,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及其功能 重
17、点掌握(一)配送的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二)配送的特点 1、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2、是运输及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3、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4、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三)配送的种类 按配送的组织者分类:企业内部配送(大型企业内部、企业配送中心之间、连锁型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配送;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定时配送;准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线路配送;共同配送。配货作业的形式:分货方式(播种方式)和拣选方式(摘果方
18、式)(四)配送中心:分为有存储功能和无存储功能。1、工作流程:进货、集货、储存、分拣、配货、分数、车辆配装、送货。2、配送线路的确定原则:确定目标:以效益最高为目标的选择;以成本最低为目标的选择;以路程最短为目标的选择;以吨公里最小化为目标的选择;以准确性最好为目标的选择;运力利用最合理;劳动消耗最低等。约束条件: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满足收货人对货物发到时间范围的要求;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进行配送;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和载重量的限制;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内。3、配送中心的功能:集货、储存、分货和配货。六、物流信息的定义及特点,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19、 掌握(一)物流信息的定义: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二)物流信息的特点:1、量大、分布广;2、动态性强、价值衰减速度快;3、种类多。七、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理解(一)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是物流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它是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用以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决策的科学性,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采集 信息传递 信息处理 信息传输 信息输出 信息储存(四)
20、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按垂直方向可划分为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从水平方面,贯穿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物流的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呈金字塔结构。在垂直方向上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数据层、业务层、运用层、控制层、计划层,以满足物流系统中不同管理层次上的部门或人员对不同类型物流信息的需要。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存联系物流体现了物质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一物流及流通的关系物流及生产重点掌握一物流及流实际上由商流和物流组成分别解决两个问题前者是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权转
21、变为用户所有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后者是要解决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使用价值也就是实现物的流转过程二物流及生产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物流不断提出高的要求二物流商流的概念商物分离原则物流的分类掌握一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二商高级物流师复习资料已排版 5/46 第三节:物流系统分析 一、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作用、特点 掌握(一)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以了解物流系统各部分的内存联系,把握物流系统行为的内在规律性,进而对物流系统的设计、改善和优化做出正确决策。(二)
22、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物流系统分析的特点:以整体为目标、以特定问题为对象、运用定量方法、凭借价 值判断。二、物流系统分析方法 掌握 1、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界定问题确定目标提出方案建立模型系统优化系统评价 2、物流系统模型化:实物模型、图式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3、物流系统优化方法:规划论方法、模拟方法、启发式方法。第三章 物流服务及物流质量管理 第一节:物流服务管理 一、物流服务的内涵,物流服务的特性 掌握(一)物流服务的内涵(二)物流服务的特性:从属性、即时性、移动性和分散性、需求波动性、可替代性。二、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特点,物流服务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
23、性 掌握(一)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特点 1、产品的可得性。要考虑缺货频率、满足率和发出订货的完成状况三个性能指标。2、运作绩效。可从运作速度、持续性、灵活性、故障的补救四个方面来衡量。3、服务的可靠性。除货物的可得性和运作绩效外,还表现为完好无损的到货、结算准确无误、货物准确地运抵目的地、到货货物的数量完全符合订单的要求等。(二)物流服务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体现在:1、物流服务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差别化的重要一环;2、物流服务水准的确立对经营绩效产生重大影响;3、物流服务方式的选择对降低流通成本产生重要影响;4、物流服务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纽带作用。三、物流服务及成本的关系,确定物流服务
24、水准的步骤 掌握(一)物流服务及成本的关系适用于收益递减规律,有四种类型:1、服务水平一定,成本降低;2、服务水平及成本同时上升;3、服务水平上升,成本一定;4、服务水平及成本同时下降。(二)确定物流服务水准的步骤:1、对顾客服务进行市场调查;2、顾客服务水平设定;3、基准成本的感应性实验;4、根据顾客服务水平实施物流服务;5、反馈体系的建立;6、业绩评价;7、基准及计划的定期检查;8、标准的修正。四、企业物流服务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物流增值服务的概念及内容 重点掌握 1、企业物流服务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1)在新产品导入阶段,需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灵活的物流服务;(2)成长阶段的物流服
25、务重点已从不惜任何代价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更趋平衡的服务及成本绩效;(3)成熟阶段的竞争状况要求服务作业具备更高的灵活性;(4)衰退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比起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服务成本更为重要。2、物流增值服务的概念及内容:传统物流服务的主体功能主要是运输和仓储,核心目标是保值。增值服务是指独特或特别的活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内容有:提供包装、短距离搬运、装卸、采购订单处理、产品追回等。第二节:物流质量管理 一、物流质量的内容,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方法 理解(一)物流质量涵盖了四方面内容:1、商品的质量保证及改善;2、物流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物流 复习资料 排版 资格考试 考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