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点打印版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_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pdf
《哲学知识点打印版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_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知识点打印版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_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雨花台中学制作 1、哲学的含义(A)(1)从本义上看: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2、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哲学的基本问题(A)(变化:08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代表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气者,理之依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气者,理之依也 C 理生万物 D物
4、是观念的集合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代表观点: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现实中的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理生万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心外无物等。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1)标准: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2)凡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
5、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理解: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明了物质的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明了物质的可知性。“客观实在”指明了物质的惟一特性。9、世界的物质性(A)(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反对神创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0、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1)运动概念: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
6、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1)运动与静止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第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运动与静止的联系:客观物质世
7、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反对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2、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13、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B)(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是客观的,但人
8、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1)意识的本质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注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产生要具备三大条件:人脑、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实践。(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慧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
9、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的基本问变化哲学的基本问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对这个问的不同回答是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
10、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1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1)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现实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11、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4)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6、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A)(合并考点:08年为两个考点)(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1)实践
12、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8、真理的含义(B)(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9、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
13、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慧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
14、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的基本问变化哲学的基本问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对这个问的不同回答是学习好资料 欢迎
15、下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1、联系的含义(B)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16、,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二者的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
17、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指导意义(方法论):树立全局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在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4、发展的实质(B)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18、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5、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方法论: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2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慧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
19、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的基本问变化哲学的基本问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对这个问的不同回答是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
20、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指导意义: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错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2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8、矛盾的含义(B)(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
21、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9、矛盾的普遍性(A)(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
22、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用全面地、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30、矛盾的特殊性(A)(1)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知识点 打印 研究生 考试 考研 英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