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
《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人教版物理八上必备知识点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必备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 1 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 ,1m=10dm,1dm=10cm,1cm=10mm,1m=106um ,1m=109nm 3.识:黑板的长度 2.5m、课桌高 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 1mm、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手掌宽度 1dm、墨水瓶高度 6cm 4.殊的测量方法 A、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
2、厚度 B、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 C、滚轮法:适用测操场跑道的长度 D、辅助法: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 5.度尺的使用规则 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C、“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 二、时间的测量 1.位:秒(S)2.量工具:钟表;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石英钟、机械钟、电子表等 3.械停表的小表盘表示分钟,大表盘表示秒钟;三、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
3、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认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球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 2节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1.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二、参照物 1.义: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2.描述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 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择不同的参照物
4、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 4.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第 3节 运动的快慢 三、速度 1.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 S=vt 4.速度单位:1m/s=3.6Km/h 1 Km/h=1/3.6m/s 四、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始终不变!2.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时间)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
5、/s,自行车速度 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客运火车速度 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x108m/s 五、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S/t 2.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 第 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来传播;在生活中人听 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
6、空不能传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V液V气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常识:有一段钢管里有水,长为 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最多听到 3 次声音。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的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 15)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7、。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5.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测距,计算公式 距离 S=vt/2.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声: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 朵的时刻、强度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 效应 是刻度尺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
8、米微米纳米识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指甲宽度铅笔芯的直径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墨水瓶高度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适用于用规则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二时间的测量位秒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认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球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第 2节 声音的特性 7.声音的高低。8.跟发声
9、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9.在 1s 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赫兹,Hz 10.蜂飞行能平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11.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喇叭筒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发散。12.音色:声音的特点;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1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根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断;高声大叫-指响度;高 音歌唱家-指音调 第 3节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例如:地震、火
10、山喷发、核爆炸产生次声波;蝙蝠、雷达、B超是超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碎石治疗结石 第 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3.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 1
11、节 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废水的温度呗 100,它们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叫 1,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摄氏度 换算关系 T=t+273K 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的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分类及比较: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侧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20110-
12、3050-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或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乱甩,测量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必须甩到 35 度以下,可离开人体读数 是刻度尺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识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指甲宽度铅笔芯的直径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墨水瓶高度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适用于用规则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
13、括二时间的测量位秒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认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球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看: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带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特别提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
14、同时液住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第 2节 物态变化 1.化和凝固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 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
15、和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第 3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发 影响因素:(1)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是刻度尺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识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指甲宽度铅笔芯的直径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墨水瓶高度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适用于用规则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
16、度线量程分度值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二时间的测量位秒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认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球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
17、为液态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 第 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常识:1.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将衣服挂在通风处。(3)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4)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2.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
18、,吸热所以“雪后寒”。3.常见升华:萘球变小、灯丝变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人工烟雾、冰冻衣服变大、雪堆变小、樟脑球变小。常见凝华:灯泡变黑、冰花、霜、霜、“雾凇”、雪、冰雹。第四章 光现象 第 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 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 之一。常识: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
19、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地球在月球是刻度尺际单位中长度的住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识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指甲宽度铅笔芯的直径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墨水瓶高度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适用于用规则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看读数时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人教版 物理 必备 知识点 中学 教育 中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