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文学艺术文物考古_文学艺术-文物考古.pdf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文学艺术文物考古_文学艺术-文物考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文学艺术文物考古_文学艺术-文物考古.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 一、项目名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二、项目背景:1、地理环境: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北接大雁塔北广场,东临戏曲大观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2、历史文化背景:园区占地 52.9 亩,其前身是曲江春晓园。经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借鉴传统北方、皇家园林和佛教寺院建筑风格,改造为佛文化主题遗址公园。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唐大慈恩寺是公元 648 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
2、治(即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珈蓝”旧址营建的新寺。面积 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 7 倍。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成后,极为壮丽。唐太宗赐新寺名为“大慈恩寺”。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寺院新落成时,唐代高僧玄装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有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1988 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2007 年为了丰富广大市
3、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在原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三、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可分为观景区及休闲区。(一)景色分区:春晓园的景点根据有关传说和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句建造,以诗成景,韵味无穷。包括雕塑区、古亭飞瀑、曲江春晓、白石滩、关石入口、舞马御杯、柳浪亭、鸟鸣涧、竹里馆等景点。1、雕塑区:(1)高宗建寺 雕塑以圆雕的形式表现了高宗建大慈恩寺的故事,在人物表现上,以高宗李治指挥建寺的场景构成。(2)玄奘建塔 雕塑表现了玄奘主持建塔的情景,玄奘亲自设计图样,与官员研究设计方案,右侧的工匠手捧图纸认真地聆听,左侧的小和尚手捧图纸仰望着层层建起的大雁塔,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右
4、侧摆放的砖也隐含了玄奘搬砖的故事。(3)鉴真东渡 在鉴真与空海之间是浪花石雕建起的连接纽带,似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表现了中日文化一衣带水、源远流长。(4)大佛像 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北接大雁塔北广场东临戏曲大观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历史文化背景园区占地亩其前身是曲江春晓园经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借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唐大慈恩寺是公元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珈蓝旧址营建的新寺面积亩是现存寺院规模最大的寺院寺院新落成时唐代高僧
5、玄装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年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在原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唐大慈恩寺该造像是与遗址文化背景相符合,同时也可为香客提供进香的服务,更加能衬托佛教园林的宗教氛围。(5)唐诗碑刻中日友好 此碑刻有“友情无限”的字样,是我们西安市与日本船桥市建立友好城市的纽带,这是中日两国友好的历史性见证。2、水景区:水流模拟自然的溪涧、瀑布、石滩、湖泊,并形成循环水域。(1)白石滩:浅水处清晰可见水底及水岸边白石。(2)鸟鸣涧:水流湍急流过,击打石头而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3)柳浪亭:亭建于全园的制高点,其下为水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大慈恩寺 遗址 公园 案例 分析 文学艺术 文物 考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