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教学反思反思小学教育小学教育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第八周教学反思反思小学教育小学教育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周教学反思反思小学教育小学教育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周教学反思反思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
2、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小节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 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体
3、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
4、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
5、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 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 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三、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
6、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 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
7、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 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
8、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身边。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
9、动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第九周教学反思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总结一句话:课前不用功,上课不轻松。主要反映在教学前教
10、师没有在教学的关键性细节处下工夫,只是做了教学流程的预设,然而,在上课中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 3*2/15 或 2/15*3 就是算什么?(算 3个 2/15 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老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预设走下去。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老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
11、/4、。一直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如果机械模仿那怎么能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此基础上追问:80000*1/8 难道还要用80000个 1/8 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察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相同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办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 表示什么?生:表示求 2 个 1/8 的和。师板书:1/8*2=1/8+1/8
12、=1*2/8=2/8=1/4,追问:1/8*3 呢?1/8*4 还能这样算吗?(生说老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 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相同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引导、质疑的学习氛围 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
13、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第十周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1、分数乘法一单元已经学完,我们往往感觉学生学的很好。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也能列出算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学学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时,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
14、来事情不是这样的。学生不知道是列方程还是直接去乘分数。学生往往难于判断究竟把那个数量作为去乘还是去除以几分之几。于是乎,我们的教学就又陷入了瘫痪。富有经验的老师在多次尝试失败以后,在此处,都既无可奈何又顺理成章的选择了五步走的方法。即:一,判断单位一;二,画图;三,写出数量关系式;四,判断单位一已知还是未知;五,已知直接乘未知用方程。教参 71 页提出现在采用方程解,化难为易,思路比较统一。所以,五步强调方程先入为主。其实不然,学生由于目前接触到的都事用算术方法比较简单的,所以方程的优越性不是很明显,学生还是选择算数方法的比较多。我没有过多的统一。而是任其自由选择。我重点思考的在于新教材与老教
15、材先比,本部分知识简化了那么多内容,为什么还是学起来很费劲呢?我想,我们的新课改目的是好的,素质教育是好的但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认为减少数学知识容量就是素质教育了。反而,正是因为减少了锻炼的机会和次数,我们学生的某些数学功能正在退化。我们都明白,只有加强锻炼,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强壮。数学能力也是如此。2、现在我写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目的不是在于从教学内容上去分析。而是从这一个月来我接触这个班的些许感想,做一梳理。本班学生差,这在一接班,班主任和上一任数学老师都已经郑重其事的向我做出了重要说明。我当时蛮有信心,一个多月下来,我才真正感到事情的严
16、重性。特别是第三单元考试成绩一出来,我都傻了。我班 90 分以上才三人,一班 24 人。不及格我班 17 人,一班 3 人。平均分相差足足 20 分 我整整几天都在思考:为什么差这么多?还能不能赶上?怎样才能赶上不是一般的差,不是一天两天的差!这个班从二年级就开始差,一直差到现在。我反思了很长时间,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先树立自信心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其实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2、要爱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尤其爱护。这听起来想冠冕堂皇,其实,真是着这样。如果你不能做到只一点,最起码也要做到,不能谩骂和侮辱他们。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也是每个人最难做到的。
17、3、学习习惯的培养口算心算的习惯,很重要。结果是勤动手勤动脑。脑子越用越灵活。竖式的书写位置,竖式的保存都做了严格的规定。4、在课堂上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堂。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
18、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第十一周教学反思反思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本节课一开始,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
19、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了“以旧导新”的效果。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
20、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最后、需要改进之处对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这一环节中,学生除了出现 4(2+3)4 2+43 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 422+4 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比如: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
21、,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上,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
22、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第十二周教学反思反思 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安排的分数乘法是分层次教学,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充实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以整数,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做分子,学生
23、要能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这样计算的会简便一些。没有完全的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各式的书写上也没有规定。怎样操作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也便于以后的教学呢?画斜线直接把把分子和整数约分的方法要不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上掌握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意义 2、掌握分子与整数相乘做分子的方法计算。在计算的格式要求重在让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对计算的格式不提过高要求。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乘法,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多太高,这样更加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方法。借助旧知迁移新知。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让学生轻松的迁移,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
24、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计算。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沟通了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学生从加法计算的角度尝试计算分数乘以整数。学生根据图形理解了为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明白 3/10 就是 3 个 1/10,再乘以 3 就是 9 个 1/10,也就是 9/10、在次,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呢,因为分数单位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为什么分子却发生了变化呢?那是因为,原来的分子 3 表示有 3 个分数单位,再乘以 3,就有这样的9 个分数单位,所以分子是 33=9、这样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计算。同时,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分子和分母乘以 3 得到 9/30,为什么是错的也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25、。原本以为是一节比较轻松的课,但是课上学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主要的学习障碍是约分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遗忘。新课之前,我只是预设到学生对于约分的运用会出现约分不干净或者忘记约分导致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在巡视中我发现,学生没有先约分后计算,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常见的约分忘记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很困难。在课上我又帮助复习了一下约分的方法,以及能被 2、3、5 整除的特征。对于教者而言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对于学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生的事物,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中都有着种种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把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情况都预计到,并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反馈,采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教学 反思 小学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