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试题.pdf
《开封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试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开封市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4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 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 25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 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
2、的主要货币 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27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
3、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28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材料表明魏源()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 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 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 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 29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 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
4、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3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B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
5、运动 C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D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11961-1965 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 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 万人;到1965 年全国城市数从 1961 年的 208 座减少至 171 座,减少了 17.8;城市化水平由 1960 年的 19.8 下降到 1964 年的 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减少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开展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32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
6、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A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B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3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侯,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C充分的选举自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34到 1870 年为止,
7、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1)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2)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3)向“膨胀的”、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表明()A“严重社会问题”使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B英国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以解决“严重社会问题”C“严重社会问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的 D自由党人认识到“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治久安 35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
8、体化。”材料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要性存天理
9、灭人欲的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 40(25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
10、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 60 年 问题三:民观 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
11、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 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 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5 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
12、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12 分)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
13、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要性存天理灭人欲的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近代前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
14、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封市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试题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