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渔歌子_苏教版.doc
《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渔歌子_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渔歌子_苏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渔歌子听课反思今日,听了冯老师执教的省移植课渔歌子,感觉很有收获。渔歌子是张志和的名词,意境深远,脍炙人口。我觉得冯老师的课有两大亮点:一是朗读指导很精彩。以往,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常常采取让学生反复诵读的方法,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昏昏欲睡,既很机械,有很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效果甚微!冯老师的朗读指导方法既丰富多彩,又很有新意:唱诗(古人作出诗词后都是唱的,很讲韵律,边排节奏边唱吟。于是,学生拍手读)-踏歌(古人还有一个习惯,用脚打拍子读诗词。于是,学生脚踏节奏读)-唱诗踏歌(手脚并用打节拍读)-手舞足蹈式(学生随心所欲,表演动作读)-一唱一和式(古人常常吟诗作对,一人作
2、诗一人和答。于是,师生互换角色一唱一和)-拓展延伸,主题阅读吟诵(老师选取同一主题的江雪,引导学生比较诵读,深化理解读)。这样,每种朗读方式又反复数遍,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朗读中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听课教师颇受教益!二是品悟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引导很精彩。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作。这首词的题目既是词牌,又是诗歌的内容。它描绘出了江南水乡春汛时钓鱼的情景。西塞山前有白鹭飞过,桃花流水中有肥美的鳜鱼,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微风细雨中,却不想回家了。渔翁是中国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他们以山为伴,与水为邻,淡泊的情怀、超逸的品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的境界令人神往。全诗色
3、彩鲜明,动静结合,把一幅渔翁悠闲自在的钓鱼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和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教学难点。冯老师采取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1.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塞山、白鹭飞、艳若朝霞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头戴斗笠的渔翁在垂钓、微风细雨。2.让学生感受画面基调,体会诗人所处环境:白、桃红、青、绿等色系,诗人所处环境温和明艳。3.理解诗歌精妙的语言:诗句-自己的话说画面-诗句-自己的话说画面。4.让学生说出整首诗的意境:自己的话-诗词-自己的话-诗词。在比较中学习语言。5.体悟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样明艳自在的环境,让诗人留恋往返6.让学生带着体会出来的情感进行朗读,内化理解。这样的层次安排,让学生在深入品悟、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既让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使学生学到了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第 2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听课 反思 渔歌 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