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阅读与理解环节给出了三个问题的一种表征方式,即用算式表示。分析与解答环节提示了三种获取结论的方法,即举例、说理、图示。事实上,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与确信感。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材给出了用大数试一试的检验方法,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其他的验证方法。也就是启发学生联系加减法的关系想到:如果“奇数偶数奇数”是对的,那么一定有“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样既验证了
2、和的奇偶性,又获得了差的奇偶性结论。作为教师必须清楚,举例验证本质上只是不完全归纳,不是证明。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利用算式表征问题理解题意,通过举例、说理获取结论等。教学建议(1)明确探究的目标与方法。“阅读与理解”之后,先让学生说说例2要我们探究什么?你打算怎样探究?然后再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究。(2)交流探究的方法与结果。一般学生都能通过举例发现结论,因此重要的是通过交流或自学课本,感知其他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确信结论的正确性。如,奇数奇数偶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如“多一块与少一块合并正好组成一个长方形”“两个除以2都余1的数相加,和是2的倍数”。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尝试着用字母表示,如:用2n1、2m1表示两个奇数(n,m是自然数),则(2n1)(2m1)2n2m22(nm1)。因为(nm1)是自然数,所以2(nm1)一定是2的倍数。也可以告诉学生,以后到了中学,这些规律你们自己就能证明。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下册 数学 之和 奇偶性 具体内容 教学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