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改变课堂教学行为,表达学生主体地位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改变课堂教学行为,表达学生主 体她位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 源!改变课堂教学行为,表达学生主体地位内容提要:本文从“表达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索;重视学习过程, 培养发散思维;尊重个性差异、改革评价方法;建立平等关 系、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气氛,增强学生自信;鼓励质 疑问难,促进创新意识六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 学实践中,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 教学行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 自信心。:引导培养激发增强促进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和机遇。面对新的课程改
2、革,不光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 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 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但更重要的是要求 我们每个教师要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 教学行为,除了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通过书本上 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开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实 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一、表达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索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 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数 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 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 思维上懒惰者。显然,这种
3、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 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 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开展的。例如小学数学“比的根本性 质教学中,传统教法是过多讲解、分析和说明比的根本性 质,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 数的根本性质去探索并推导出“比的根本性质的由来, 这样会反而适得其反,学生有可能给教师说“糊 了。因 此,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从而培养学 生了不但能够创造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 掌握“比、”除法、“分数三者的不同。二、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发散思维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如何教,而 且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
4、个出发点上 来看教师怎样实施教学行为。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 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 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开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 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 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 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 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 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 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注重抓了学生的 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
5、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 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 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思维方法和有了多个模式学 习方式。这样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开展了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先出示这样一题:例1、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长30千米的公路,甲队单 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 成?我先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求解出答 案以后,我将题目中的条件“一条长30千米的公路中的 30千米分别扩大2倍、3倍、5倍,再分别缩小2倍、3倍、 5倍,其它条件和问题不变,让学生讨论并试着进行解答, 求出这时两队合修要几天才能完成?
6、等学生得出结论这条 公路的长度的多少与两队合修的天数并无什么关系以后, 我再出例如题:例2、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 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这题目应该如何求解,我那么适 当进行提示:工作总量没有告诉,我们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 总量。这样学生很快能掌握用工程问题的一般思路解答工程 问题。学生掌握了会用工程问题的一般思路解题后,我再请 学生思考,上面一道工程问题能否想出用其它方法进行求 解。学生陷入了思考,我那么适当进行提示:题目中工作总 量没有告诉,我们根据甲、乙两队单独修要用的天数能否假 设工作总量进行求解。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
7、学生提出: 因为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因此可 设这条公路的全长为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30 ,这样即可求 出甲、乙两队合修的时间那么为:30:30 + 10 + 30 15 =6天。这样通过将工程问题和整数四那么应用题进行转 化,使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求解有了新的认识。接着我再出示了这样一题:例3、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12小时 可以注满水池;单开乙管,20小时可以注满水池。1、甲、 乙两管同时开放,几小可以注满水池?2、两管同时开放 5小时后,剩下的由甲管注,还需要几小时可以注满? 3 两管同时开放,乙因故障中途关闭了几小时,这样共用9小 时才注满水池,问
8、乙中途关闭了几小时?这是一道典型的工程问题,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工程问题的 特点很快能列式求解,但如果未能熟练地掌握了工程问题 的特点,那么很容易列错算式或出现计算上的错误。如果把 这类工程问题转化为整数四那么应用题,无论列式或计算, 都会变得比拟简便。因此我提示学生,能否将工程问题转化 为整数四那么应用题进行求解。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进行 求解:因为12和20的最小公倍数是60,这时可把全池水看 作是60份,甲管每小时注入560 12份,乙管每小时注 入360:20份,两管同时开放,每小时可注入3+5 份。因此可得,1、两管同时开放注满这池水的时间数是:60:3+5=7.5小时;2、两管同时开放
9、5小时后,剩 下的由甲管注,还需要的时间是:60 一3+5X5+5 = 4小时;3、乙管中途关闭的时间是:3+5X9- 60 4-3=4小时。三、尊重个性差异、改革评价方法让学生全面开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 按统一规格平均开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 值、让个性差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备课用 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 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首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 中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 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 生,也不会找到能
10、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 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 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 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其次、在评价学生时,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教师以 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 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局部学生的个性和创 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因此我们教 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心。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
11、关 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开展,因此我注意在 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开展 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 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四、建立平等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 者,建立平等的全新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我们 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 引导者、促进者和知心朋友,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 而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 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所有的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 的。新课程
12、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 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对学生答复过程的不 完整,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 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 案,我们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 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 交流过程.我切实做到尊重、关爱、鼓励学生,特别对“暂困生循循 善诱,耐心引导,不操之过急或是挖苦挖苦,以取得最正 确工作效果为目的,顺利、有效的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 作。五、营造和谐气氛,增强学生自信“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数学课
13、堂中营造和谐 气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注意做到随时随地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并经 常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 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 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在课堂教学时,我努 力做到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 情的赘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同时善于运用 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 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快乐、骄傲、自豪。“你答 复得真好,听了你的答复老师很快乐对于结果不完 全对时,“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 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我也绝不可训斥
14、或贬低, 而是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好 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这 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六、鼓励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意识学贵知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 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 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说明:疑,最 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思 考、大胆质疑,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我们应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 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敢于大胆提问。例如教学了 “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15、例4、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 人数的80% ,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 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 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 人? 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 数? ,学生答复“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 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 少? 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 出结论,因为80%=4/5 ,4+5=9 ,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 是45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人生的积极态度“贵在参与,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我们 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 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 都应该记住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开展,学生的开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开展;三是“过 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 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开展的晴空,努力 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