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简单质朴的“龙”的形象至今,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一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观察图1、图2,可以看出图1红山文化遗址图2甲骨文的“龙”出土的C形玉龙A.玉器崇拜的统一性B.民族文化的多源性C.文字书写的传承性D.中华文明的延续性【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简单质朴的“龙”的形象,后来甲古文 中也出现“龙”字,逐渐演化直至现在,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的的连续性,D项正确;刻写甲骨文的是龟甲、兽骨,并不是玉器,没有
2、体现玉器崇拜 的统一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龙”的形象发展演变具有连续性,没有体现民族文化 的多源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体现的是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并 不是要凸显文字书写的传承性,排除C项。故选D项。2 .周灭商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 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C.导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D.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 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推动了中原
3、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 当时还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而不是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实行中政府与名门望族的关系”提出观点,并进 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答案】观点:唐朝时期科举制的实施打击了名门望族的势力。论证:参加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不严格,他们所代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冲破 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使得寒门阶层的人士通 过努力也能踏入仕途。由此可见,唐朝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名门望族对官场 的垄断,打击了名门望族的势力。【解析】根据材料“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打破了士族门阀
4、对官吏选任的垄断,有效 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通过推行科举制度,唐代选拔官员的范围从魏晋时期少数豪 门望族,扩展到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参加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不严格,他们所代 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对加强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可知参加 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不严格,他们所代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冲破了世家大族 对官场的垄断,故可以“唐朝时期科举制的实施打击了名门望族的势力。”作为观点展开 阐述,在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阐述为:参加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 不严格,他们所代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冲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科举考试以 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使得寒
5、门阶层的人士通过努力也能踏入仕途。由此可见,唐朝 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名门望族对官场的垄断,打击了名门望族的势力。四、材料分析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 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她。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历代的统一政权,尤其是清朝的统一,无疑对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作出了重要贡献清朝能够最终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权,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性工程, 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
6、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 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强民族的治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相 对应的制度名称,并指出“兼相”对应的制度是由哪个皇帝设立的以及该制度的性质。阅读材料二概括清朝采取民族政策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终是如何解决沙 俄的边疆危机的。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清朝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结合所学指出清朝 在新疆、蒙古与内地分别采取的管理措施。【答案】名称:“独相,秦朝三公九卿制;“群相Z唐朝三省六部制;“兼相明朝 内阁制。时间:明成祖。性质: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7、。原则:因地制宜。沙俄:清军雅克萨之战胜利,迫使沙俄同意谈判,最终签署尼布楚条约新疆:清朝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蒙古: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置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内 地:清朝内地分设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解析】(1)名称:“独相Z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 首;“群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兼相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内阁制,内阁始终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时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常设的辅佐皇帝 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2)原则:根据
8、材料“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 不开的”可知,因地制宜。沙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军雅克萨之战胜利,迫使沙俄 同意谈判,最终签署尼布楚条约。新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 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蒙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置盟、旗两级单位 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内地分设18 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方势力的膨胀,排除C项;秦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排除D项。故选B项。3 .诸子百家关于“如何治国”的思考大致情况是:孔子主张“为政必先正名乎”,墨子主 张“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韩非子主张
9、“掌握权威,统驭民众这反映了,春秋 战国时期A.各家观点不同,相互诘难B.儒家较重视礼乐教化C.各派脱离现实,追求享乐D.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据材料关于“如何治国”孔子主张“为政必先正名乎“,墨子主张“选天下之贤可 者,立为天子“,韩非子主张“掌握权威,统驭民众”可知,材料就“如何治国”提出了儒 家、墨家、法家的观点,体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D正确;材料体现了关于“如何 治国“各家观点不同,但相互诘难没有体现,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关于“如何 治国”的讨论,没有体现各派脱离现实,追求享乐,C错误。4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0、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刺史D.通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御史大夫职责是监察百官,最早体现的是“对 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B正确;丞相负责的是行政,排除;CD不符合题干“最早”的 限制,排除。故选B。5 .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 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 明汉武帝时期()A.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B.加强了经济控制C.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D.解除了国家威胁【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复弛商贾之律”“
11、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故B项正确;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是在汉武帝之前,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商业市场秩序,排除C项;“解除了”过 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 .北魏孝文帝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亡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工 孝文帝的这一规定()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C.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保障了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
12、者。 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三长制,三长制的设立, 有力地配合了均田制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项正确;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不是因为三长制的实施这一举措,排除A项;孝文 帝时期,北魏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排除B项;“保障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选C项。7 .汉代由宰相一人来掌握全国的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于几个部门,由许多 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会议决定。这一变化说明()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B.皇权独尊得以实现C.宰相制度不断瓦解D.丞相权力受到削弱【答案】D【解析】相比于汉代,唐朝实行群相制度,这样削弱
13、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项正确; 群相制度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秦朝就实现了皇权独尊,排除B项;群相 制度并未瓦解宰相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8 .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 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 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可知这一时期儒家与佛道思想相互影响,说明不同思想文 化之间相互交流,B项正确;
14、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儒学思想主导 地位动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排除C项; 玄学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9 .宋太祖在位期间,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敲诈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知德州梁梦升 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对其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上 述材料反映()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崇文抑武D.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敲诈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知德州梁梦升迫 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对其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可 知敲诈文臣之人被逐出京师,而迫害武将之
15、人则被提拔,这种反差体现出宋太祖对文臣 的重视和对武将的压制,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休养生息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 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项;守内虚外即防卫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 的威胁,材料未体现守内虚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0 .宋辽议和之后,双方互开榷场。宋真宗时期的河北转运使索湘上言:“北边自兴置 榷场,商旅辐凑。”这说明宋辽议和A.顺应了民众意愿 B.促进了商品流通C.增加了北宋税收 D.改变了积贫局面【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商旅辐凑”可知,宋辽议和之后,双方互开榷场,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和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民众意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C
16、、D两项与材料 主旨不符。故选B项。11 .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迁徙。辽朝此举 ( )A.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B.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C.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答案】D【解析】据材料“南面官负责北面官负责”可知,辽朝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 统治措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D项正确;此举体现了温和的民族政策,而非民 族歧视,排除A项;辽朝此举有利于笼络民心,巩固自身政权和发展,加重了北宋政 权的边境压力而非减轻,排除B项;此举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山西省 晋城市 第二 中学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