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 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选项C符合题意。元谋人遗址和北京人遗址均没有原始农业 生产的遗存,AB两项错误;大汶口遗址农业生产以种植粟为主,D项错误。2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
2、周 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作为天下“共主”尚未实现权力 的高度集中,C项符合题意;“西周的创制“以分封制为代表、血缘关系为纽带、地方有 较大自主权均是西周政治的特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3.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 收
3、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土地私有化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春秋早期齐国管仲和鲁国实行税制改革,承认私有土地 的出现,其主要影响是加速了土地私有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交换,排除B项; 春秋时期未出现豪强地主,排除C项;材料与地方诸侯割据混战无关,排除D项。故 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 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 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
4、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踪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 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 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 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 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5、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裂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 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二 西汉时 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 上的统一都属于文化专制主义。但二者的实践效果和
6、影响有很大不同:秦朝“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消极影响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广了儒学,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还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解析】(1)趋势:依据材料“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思 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趋势为:从百家 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结合三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思想的统一是为了适应政治上的统一,如国家由 裂到统一多民族国家
7、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依据材料“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思想大一统被提 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 一思想,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需要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作答。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措施巩固了统一,但钳制 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的“独尊儒术”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提升了儒家思 想的地位,且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27.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
8、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 列材料: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它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唐玄宗347唐肃宗164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南宋6348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 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 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 卷环节徇私情,考
9、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誉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誉 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 该变化趋势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答案】(1)趋势: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 主;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3)原则: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
10、;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作用: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选拔人才。【解析】(1)趋势:根据材料“宰相总人数武则天时期宰相总人数是73,其中进士科出 身的是11、宰相总数在南宋时期是63,其中进士科出身的是48”可知从唐玄宗到南宋时 期进士科出身的宰相比重在上升;由材料“举荐、行伍、门荫”到材料“资荫、摄官、特 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可知体现的是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根据上述分析和 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选官变化趋势呈现的原因主要和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 展有关。(2)特点:根据材料“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
11、影响力的 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可知体现 的是严格考试过程;根据材料“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 试试卷;还要誉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誉录院”可知体现的是严格考试操作程序。(3)原则:根据从唐到宰相的出身来看可归纳出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根据材料二 中宋朝对科举考试的规定可归纳出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意义:结合上述分析的原则 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意义需要从阶层流动、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选拔 人才、体现公平公正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三、论述题28.如下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日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2、料目录第一单元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统一多民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光的统治第四早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分析如上图信息,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趋势的角度拟定一个主题,并任选一个 时期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主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说明:(以秦朝为例)秦朝是统一多民
13、族国家的建立时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 起第一个统王朝秦朝。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修驰道、直道。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官方统一字体。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军事上: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反击匈奴,夺取河套 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其他: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交融,推动了统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
14、发展。(其他说明的角度:两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隋唐时期是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鼎盛时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示例:主题:根据材料“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建立于巩固”可拟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说明: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以秦朝为例)秦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时期公元前 230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王朝秦朝;秦朝建立后采 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 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
15、轨、修驰道、直道;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官方 统一字体;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军事上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 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其他,颁布法律,编 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的统一,建立起幅 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多民 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回答即可。(其他说明的角度:两汉时期是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隋唐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鼎盛时期。言之有理即可 得
16、分)4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 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由材料中“为无为,则无不治”可以看出,本段话体 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老子讲究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减少人为的政策条令, 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小国寡 民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思想,排除BCD。5 .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 秦王楚国还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谚语。这说明
17、当时() A.秦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结果B.各国都反对秦的统治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D.秦朝的统治不得人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三晋大夫,皆不使秦,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楚虽三户,亡秦必 楚”,可知秦国灭亡韩、赵、魏后,阻碍统一的势力仍然存在,反映了建立集权制度的 必要性,C项正确;材料所述时期秦朝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各国都反对“不符合史 实,材料只是涉及到几个国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民心”问题,排除D项。 故选C项。6 .“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 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殖,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
18、外。” 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所体现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结合材料“后世官制,变化繁膻,而其原 理”,说明秦朝的官制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监察体系并不隶属 于丞相,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郡县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完成” 表述有误,排除c项。7 .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 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 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选
19、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限制丞相权力以强化专制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反击匈奴的军事战争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宰相位高权重,对皇权统治不利。汉武帝 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议要政,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 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选拔道德学 问优异的人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削弱诸 侯王对中央的威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 君主专制的措施,反击匈奴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B项。8 .后汉书许荆传记载:“许武以弟许晏、许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山西省 阳泉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