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
2、习数学”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3+2)4 34+2 4 2(11+9)112+92 205+45 (20+4)5 3.观察、激趣、导入。第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 35 元,每条裤子 25 元。买这样 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3、探究概括规律:1.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 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结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2.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如果用 a、b、c 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3.逆用乘法分配律、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三.质疑联想,拓展认识。四巩固
4、运用规律。(一)数学医院:判断正误。2(6+5)=2 6+5-(25+7)4=25 4 74-359+35=35(9+1)=350-(二)连一连:317+5 17 (22+44)30 (18+4)6 18 6+4 6 2230+44 30 6020+6030 60(20+30)(3+5)17 (三)做一做:10332 9932 (四)巩固与发展 五.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 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22 元 25 元 六.归纳概括,完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乘法 分配律 教学 设计 反思 小学教育 小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