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什么是儒学?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和归纳,无疑会有不同回答。其中一种观点说 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如海外著名学者余英时在儒家“君子”的理想一 文中说:“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但无 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有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 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国内学者孔立德也指出:“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 文化教养的表现
2、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 彬彬的君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君子之学。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 能多的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这种观点之所以值得重视,就在于它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而且 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质。一般辞典辞海和百科全 书都从语言逻辑归类上解释儒学,多说儒学是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这样 的解读和定义自然非常正确,但对儒学的内在特点缺少开掘和展露。与此不同,说儒 学是君子之学,是对儒学内在精神和目标追寻的一种揭示和认识,对于我们如何理解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性质,如何在今天继承和
3、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 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经流行,主要是对执政者和贵族的专称。说文曰: 君,尊也。这是一个会意字,在字形上,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 布命令。“君”本指发号施令,“君子”则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尚书 卷十三:“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 力”;诗经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等等。如郑玄所笺注:“君子, 谓诸侯及卿大夫也。”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把“君子”从古代专指“有位者” 的旧义中解脱出来,而赋予其“有德者”的新义。尽管论语中所谈论的“君子”, 有些语境下
4、仍然专指“有位者”,但总体倾向却是对“有德者”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与 描述。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说,孔子思 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 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A.文本一多处写到雨,作者借雨交代了生活环境,营造了凄凉的意境,衬托了清冷的 心境,同时也引出下文对英国的雨的回忆。B.林徽因不仅有浪漫的情怀,也有直面现实的态度,她在意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也能勇敢去面对战火与动乱中的危险和艰难。C.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梁思成和林徽
5、因决定离开北平,对战争他们感到悲伤哀愁, 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感。D.两则文本都主要突出了林徽因一家人在战时物质上的困境,由衣食无忧到身心俱疲 的转变,凸显了残酷的战争对知识分子的摧残。8 .金岳霖在给林徽因的挽联中称赞她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以上两个文本体现了林 徽因哪些“诗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9 .两则文本记叙的都是“林徽因的战时岁月”,但在叙述上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答案】7. D 8.总是希望生活中有些浪漫的事发生。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希望 生活中能出现自己想象的浪漫人物。动乱期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在一个小 炉子上“欣赏着自己的手艺”,和朋友相聚畅谈,
6、在朋友之间升腾起家庭般的温暖。 在逃难时依然为外界风景心动。外敌入侵之下,青山碧水环抱着的古城让她倍感亲 切,并认为如果不是战争,这种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9.叙述视角不同。文本一是自叙,以真实的“我”的第一人称叙事;文本二是他叙,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用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叙述手法不同。文本一运用心理 描写、环境描写、虚实结合的方式,记叙自己在战时岁月的处境与心境;文本二按时 间顺序记叙,使用议论、引用的方式,交代林徽因在战时岁月的经历。叙述语言不 同。文本一属于散文,语言是感性的,具有很浓的抒情性,并给读者以真实亲切的感 觉;文本二属于纪实作品,语言是侧重于客观理性的,较少情感的抒发
7、。【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 “都主耍突出了林徽因一家人在战时物质上的困境”说法不当,材料一主耍写的是 林徽因精神上的困境,材料二主要突出的是林徽因一家人战时的颠簸与狼狈经历。故选Do【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由文本一 “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 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可见,林徽因总是希望生活中有些浪漫的事发生。做着所有 女孩做的梦,希望生活中能出现自己想象的浪漫人物。由“与北平北总布胡同三号相比,眼下在长沙的小
8、屋里,林徽因只能在一个小炉子上 欣赏着自己的手艺。太太的客厅在异地的陋屋里延续,这位沙龙女主依 旧几乎每晚都会去找那些昔日的星期六朋友们。非常岁月中的相聚和彼此的畅谈, 在这群知识分子中升腾起家庭般的温暖”可见,林徽因在动乱期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 的热爱。在一个小炉子上“欣赏着自己的手艺”,和朋友相聚畅谈,在朋友之间升腾 起家庭般的温暧。由“外敌入侵之下,青山碧水环抱着的古城让她倍感亲切,以至于在途经沈从文故乡 沅陵时,她在信中这样慨叹: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里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 这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可见,林徽因在逃难时依然为外界风景心动。外敌入 侵之下,青山碧水环抱着的古城让她倍感
9、亲切,并认为如果不是战争,这种旅行“真 是不知几世修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风格的能力。首先,叙述视角不同。文本一是自叙,以真实的“我”的第一人称叙事,如文中写道 “可是今天居然天晴,并且有大蓝天,大白云,顶美丽的太阳光!我坐在一张破藤椅 上”“话说得太远了,方才说天又晴了,我却怎么又转到落雨上去”“这也许是我比 他诚实,也许是我比他缺一点幽默”;文本二是他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用 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如“月底,他们携年仅八岁的再冰和五岁的从诫,带上林母,一 路西行南下” “从长沙到昆明,他们整整颠簸了三十九天”。其次,叙述手法不同。文本一运用心理描写,如“日子清苦得无
10、法设想,偏还老那么 悬着,叫人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急”。还有环境描写,如“那种永不开缝的阴霾封锁着 上面的天,留下一串串继续又继续着檐漏般不痛快的雨”。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 其中,眼前的生活状况为实写,“就走的话,除却旅费,到了那边时身上一共剩下三 百来元,万一学社经费不成功,带着那一点点钱,一家子老老小小流落在那里颇不妥 当,最好得等基金方面一点消息”为虚写,虚实结合,记叙自己在战时岁月的处境与 心境;文本二按时间顺序记叙,如“ 1937年7月底” “已是1937年10月初”等,并 使用议论“沿途数次抛锚,被迫住进脏污的小客栈的狼狈经历,让曾经衣食无忧的一 家人身心俱疲”和引用的方式,如“她
11、在信中这样慨叹: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 心里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交代林徽因在战时岁 月的经历。最后,叙述语言不同。文本一属于散文,语言是感性的,如“在黑暗中,在车站铁篷 子底分别,很有种清凉味道,尤其是走的人没有找着车位,车上又没有灯,送的打着 雨伞,天上落着很凄楚的雨”“可是今天居然天晴,并且有大蓝天,大白云,顶 美丽的太阳光”等,具有很浓的抒情性,并给读者以真实亲切的感觉;文本二属于纪 实作品,语言是侧重于客观理性的,较少情感的抒发。如文中写道“一家五口先是借 住在长沙韭菜园教厂坪的一处民宅,后又迁至火车站附近圣经学院的三间简陋小屋” “然而,日寇的猖獗让这般
12、甘愿苦中作乐的生活都难以为继”等,以旁观者的身 份理性地叙述了相关事件。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 甚也! “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 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 谓于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倾宫灵 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 王,民力弹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
13、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 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 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景公成路寝之台。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晏子下车挹之,曰:“子 何以命婴也? ”对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墉下,愿请命合骨。晏子曰: “嘻!难哉!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适为不得,子将若何? ”对曰:“夫君子则有以 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 者也。”晏子曰:“诺。”遂入见公,曰:“有逢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如之何?愿请 合骨。”公作色不说,曰:“古之及今,子亦尝闻请葬人主之宫者乎? ”晏子对日:“
14、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故未尝闻诸请葬人 主之宫者也。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广为台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安 处,死者离易,不得合骨。丰乐侈游,兼傲生死,非人君之行也。遂欲满求,不顾细 民,非存之道。且婴闻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日蓄哀。蓄 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公曰:“诺。”(节选自晏子春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 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B.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
15、方之 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C.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 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D.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 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病人之甚也”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病”字含义不同。B. “及夏之衰也”与“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两句中的“衰”字含义不同。C. “适为不得”与“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适”字含义相同。D. “命之曰蓄忧”与“命日琵琶行”(琵琶行)两句中的“命”字含义
16、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登路寝的高台,没有登上去就在台阶上休息,埋怨把台修得太高的人,被晏子 劝谏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登台。B.晏子指出景公的做法比商纣王更严重,他认为景公让百姓精疲力竭仍避免不了罪名, 这样长久下去国家就会有覆灭的危险。C.逢于何的母亲去世,占卜的结果显示要在景公修的路寝的基墙下面与他的父亲合葬, 逢于何于是专程去向晏子请教对策。D.景公听到逢于何要把母亲葬在自己的宫室之内很生气,晏子从“人君之行”和“存 之道”两个方面劝说景公并说服了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
17、?(2)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答案】io. A 11. C 12. C13.(1)现在修高了,跟着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 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古代的国君,他们修宫室节约,不侵占百姓的居室,楼台亭榭简朴,不毁坏死人的 坟墓。【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子总是有作为的,像我这样的少民我将用左手扶着灵车右手捶心站到饥饿枯 槁而死。用它来告知四方的人士: “我是不能安葬我母亲的人。“左手拥格” “右手捆心”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句后面断开,排除CD;“于何者也”,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or
18、ii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第一个“病”是疲惫(害,损害)的意思,第二个“病”是生病的意思。句意:让人 这么疲惫?/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B.第一个“衰”是衰败、衰微的意思,第二个“衰”是衰老的意思。句意:到了夏朝 衰微的时候。/镜子中年老而稀疏的头发已经夹杂了白发。C. “含义相同”错误,第一个“适”是如果的意思,第二个“适”是出嫁的意思。句 意:如果请求得不到同意。/才嫁出去就被休回家中。D.两句中的“命”都是命名、叫做的意思。句意:叫做蓄积忧愁。/命名叫做琵琶 行。故选Co【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逢于何于是专程去向晏子请教对策”
19、说法不当,根据“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 可知,逢于何是在路上遇到晏子的。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从”,跟着;“卑”,低;“使”,役使。(2) “节”,节约;“侵”,侵占;“残”,毁坏。参考译文:景公登路寝宫前的高台,不能到达顶端,就在台阶上休息,非常气愤地改变了脸色, 很不高兴地说:“是谁建的高台?让人这么疲惫? “晏子说:“您如果想节省体力, 就不要让人修这么高;既然让人修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现在修高了,跟着 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 古时候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便利生活,不搞成奢侈华丽,所以他
20、们自身节俭又教育 百姓。到了夏朝衰微的时候,它的君王桀背弃了为君的德行,修建了以美玉为材料的 宫室门户;商朝衰微的时候,商的君王纣修建了倾宫灵台,修得低矮的有罪,修得高 大的有赏,因此他们自身都遭到了祸害。现在您的情况是,修高了也有罪,修低了也 有罪,这比夏、商的君王桀、纣还厉害,百姓精疲力竭,但仍避免不了罪名,我担心 国家将有覆灭的危险,您也不能享有齐国了!“景公说:“您说的好,我自己知道修 建路寝台确实劳民伤财,没有用处,又埋怨筑台的人,这是我的罪过了。假如不是先 生您的教诲,我怎么能够保持国家? ”景公于是下了路寝台,拜了两拜,不再登上去。景公修成了路寝台的台基。逢于何遇上丧事,在路上遇
21、到晏子,在晏子的马前拜了两 次。晏子下车向逢于何拱手还礼,说:“先生有什么事吩咐我? 逢于何回答说:“我 的母亲去世了,占卜要葬在路寝台的基墙下,希望请求国君准予合葬。”晏子说:“唉! 困难啊,虽然这样,我将替你转告这件事,如果请求得不到同意,你将怎么做? ”逢 于何回答说:“君子总是有作为的,像我这样的小民我将用左手扶着灵车右手捶心站 到饥饿枯槁而死。用它来告知四方的人士:我是不能安葬我母亲的人。”晏子说“好。”于是入朝见景公,说:“有一个叫逢于何的,母亲去世了,占卜说要 葬在路寝墙下,当如何处置此事?他希望母亲和父亲合葬。景公改变脸色,很不高 兴,说:“从古到今,你听说过请求安葬死人在国君
22、的宫室的事情吗? ”晏子回答说: “古代的国君。他们修宫室节约,不侵占百姓的居室,楼台亭榭简朴,不毁坏死人的坟墓。所以未听说过请求安葬死人在国君的宫室的事情。现在君王大量修建宫室,抢 夺百姓的居室,到处建楼台亭榭,毁坏死人的坟墓,这使活着的人忧愁,不能安居, 死了的人分离,不能合葬。过度奢侈玩乐,对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一概轻慢,不是做 国君的德行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与需求,不顾念百姓,这不是保存国家的办法。 况且我听说,活着的人不得安居,叫做蓄积忧愁;死了的人得不到安葬,这叫蓄积悲 哀。蓄积忧愁就怨恨,蓄积悲哀就危险,您不如答应他。”景公说:“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
23、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思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注】元龙百尺楼: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许汜路过下邳见陈登时,陈登自己 睡大床高卧,而让许汜睡下床,许汜对此非常不满,刘备批评他在天下大乱之时,不 可只顾自己“求田问舍”,应像陈登那样具有扶世救民的志向。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万火牛”和“一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嘲笑了追名逐利的小人,表 现了自己高尚的志趣。B. “日长似岁”写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闲”与“醉”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名校 联考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阶段性 检测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