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word版含答案).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word版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课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清代科举采用分省录取,“考取之时,就本省卷内择其佳者,照所定之额取中”,在庶吉士(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有潜质者担任)的选拔上,也是采取分省取士的办法,如清初顺治年间录取的40名庶吉士中,直隶、江南、浙江各5名,江西、福建、湖广、山东、河南各4名,山西、陕西各2名,广东1名。清朝实行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D保证科举取士各区域的平衡2明清科举制度的四大流程:1、院试一年一次,在县里考;2、乡试三年一次,在省里考,由朝廷亲命学政主考;3、会试三年一次在礼部考,由礼部监考;4、殿试三年一次
2、在紫禁城保和殿考,皇帝监考。据此可知,明清科举制度A趋于僵化B利于强化君权C讲究论资排辈D程序严谨3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账、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A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B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C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D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4察举制实行之初,丞相卫绾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
3、皆罢。”不久,窦太后借故将卫绾免职。这一事件折射出当时A不同学派矛盾激化B“大一统”盛世气象初显C外戚干政威胁皇权D学术竞争环境相对宽松5南宋人王栐说:“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白弃于盗贼奸宄。”材料表明宋朝科举制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提高官僚队伍素质D利于统治秩序稳定6陈寅恪说:“当时汉文化之中心在长安,以诗赋举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与此同时,声讨之音时起时伏,新唐书、选举志有关上疏罢试诗赋、停进士科的大臣就有礼部侍郎杨绾、宰相郑覃、宰相李德裕等。这说明唐朝A士族力量仍然强大
4、B庶族力量日趋衰落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D中枢机构制度完善7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A主要是打击世家大族B更加公平公正C推动词曲文学发展D引领科学研究风气81313年,元仁宗恢复科举考试制度,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元朝此举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承发展B推动了儒学思辨化C助推四书五经成为儒学读物D加速了儒学的复兴9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
5、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慎、公、勤等多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0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誉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A杜绝了科举舞弊现象B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C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D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11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对官吏的考核一直混杂在普通的行政活动中,到了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同步 测试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4362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