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 记忆 注意 思维-习题和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理学-感知觉 记忆 注意 思维-习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感知觉 记忆 注意 思维-习题和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感知觉题目和答案(黄色为答案)一、选择题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实物的()属性的反应。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2、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 3、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A.转换 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叫()。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象5、看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 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7、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
2、是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9、双关图是()中的现象。A知觉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10、把煤放在日光下照射,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 但看起来依然是煤比较黑,粉笔较亮,这时()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颜色的恒常性D知觉的组织性11、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 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 起作用。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2、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
3、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 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3、一目十行体现了知觉的()。意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训个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 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它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意义识记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 生识记的主要形式,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但不能因此否认机械识记的价值和作用。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3、(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
4、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4、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4、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 50,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 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1 .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 .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4.进行组块化编码。(5.适当过度学习。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 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5、(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4 .培养良好
5、的记忆规律;6、影响遗忘的因素。6、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7、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7、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四、论述题1、谈谈怎样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1、(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 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1)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 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2)在处理教材重点难
6、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 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3)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教 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新颖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 动的刺激作用(1)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2)教师的服饰和发型不宜过于耀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 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动的 目的性2、激发学习动机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 地学习;2、谈谈怎样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好学生的复习?2、记忆
7、就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 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根据信息保持长短和记忆系统结构,记忆可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按是否有意识参与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性质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 性记忆。长时记忆还可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记忆过程从感觉记忆开始,感觉记忆是感觉的暂时登记,在此阶段,只有受到注 意的信息才能进入短时记忆进行进一步加工,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迅速消失。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经过一定的加工转向长时记忆,在此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编码, 影响编码的因素有:觉醒状态信息组块加工深度,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 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的条
8、件。在长时记忆信息提取时候会发生遗忘现象,从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可以知道,遗 忘的规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影响因素有以 下: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识记者 的志以上记忆的规律启示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从过程上来说,根据遗忘的曲线, 复习应该及时,新内容复习间隔短,旧内容复习间隔慢慢加长;从学生个体来说, 应该培养其对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认知,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从复习材料来说, 记的材应该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注意集中,内容清晰有条理,分成一一定的信息 组块,利于学生记忆,一次学习中复习数量适宜,不能贪多求快,重要的内容安 排在材料首部分或者末部分;从
9、复习方法上来说,运用视觉的、听觉的各种材料, 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 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记忆。3、论述人类的记忆系统3、答:记忆的三个系统:(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在瞬时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 o.252秒.外界信息首先经过眼、耳、口、脑、手等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 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如果对瞬 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 时记忆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
10、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 容量是有限的-般为7+2,即5-9各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记忆广度动作 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体.上为5+2 (组块),或更少一些组块的大小,以 个人的知识经验为转移,凡为一个组快,如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它虽然包含许多 动作却可作为一一个组块).篮球中的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熟悉篮球技术的 人头脑中,就是一一个组块,但对篮球技术陌生人来说就可能是三四个组块,甚至 更多.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经过反复练习(或复述)可转入为长时记忆 系统。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贮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的记忆,直至数日、 数月、乃至终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量很大.尽管有的长
11、时记忆是- -次达到的, 特别是情绪记忆,但是,从信息来源来说,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复述和再 编码,使其系统化、深刻化.一般而言,人对动作的长时记忆比对语词概念的长时 记忆更持久.许多动作技能,一一旦形成,将终身不忘动作技能保持时间的长短与 识记的课题有关同时,人对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往往是对人有重 要意义的、符合人的需要的信息,被经过复述和加工而转为长时记忆那些与以往 经验有联系的信息,也容易得到长时记忆的反馈作用而被长久保持.信息从短时 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绪发生激烈的变化,那么信息很容 易遭受破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12、瞬时 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则可以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 和再编码,便可进入长时记忆之中.短时记忆也包含有来自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这两种记忆可以看作是涉及到信息的不 同方面:短时记忆涉及到处于暂时的、活动状态的少量信息,长时记忆则涉及到 被相对持久地编码过的、大量的信息。4、论述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的方法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 衡。(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忆:只有有明确的目的,学习起来才会 注意力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 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
13、不易遗忘。(2)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的方法和 技巧: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 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3)合理组织复习:在记忆之后短时间内,我们所记忆的东西会快速遗忘,随 着时间逐渐增加,遗忘的速度不再如此迅速。越是及时复习,我们遗忘的东西就 会越少。当然,每个人的遗忘规律是由差别的,通过简单的试验总结出自己不 同时间的遗忘规律,按照自己的遗忘规律来复习和回忆需要记住的事情,就能使 我们事半功倍而且不会忘记重要的事情。要点:(1)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2)增进记忆的方法:a、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14、、复习方式多样化、 多感官参与。b、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 诀法等。五、案例分析1、某学生在学习中的记忆方法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阅读、背诵与默写。 该生还经常强调他以前的老师传授给他的经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种什 么记忆方法?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请你给他介绍一些其他的记忆方法。1、答:这是记忆方法中的“多通道协同记忆”法。介绍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的 方法;介绍记忆术中的定位法,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三、注意题目和答案(黄色为答案)一、选择题1 (单选题)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 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
15、的B.白日梦C.自动化的D.睡眠2 (单选题)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理学生的活动,谁认真听讲, 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李老师的哪种心理品质?A.思维品质B.注意品质C.意志品质D.个性品质3 (单选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 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4 (单选题)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5 (单选题)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乌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分配B.注
16、意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6 (单选题)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 的加强和减弱。这是()。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起伏7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这种注 意叫(0)A.有意注意8 .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的分配8 (单选题)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OoA.无意注意8 .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关注9 (单选题)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10 (单选题)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
17、会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一会在本子上 记笔记,你认为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A.稳定的B.起伏的C.转移的D.分散的11 (单选题)学生上课时被走廊外传来的歌声吸引了注意。这是注意的()A.转移B.集中C.分配D.分散12 (单选题)教师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 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13 (单选题)根据学习目标,加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不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D意义注意14 (单选题)在课上,每当老师讲到重点时,小李在听讲的时候会随时拿起笔圈圈 画画记笔记()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18、15 (单选题)上课时学生能够一边听讲一边笔记,这是注意的()A.广度B.稳定性C.转移D.分配二、辨析题注意的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和注意的转移是一样的。此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在人的实践活 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个对象。三、简答题:1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2 .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4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关系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 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
19、方面则应充分分利用容易引起 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 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 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2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3 .虽然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 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制约。具体来说,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发 挥意志努力与干扰和困难做斗争;培养对事物的间
20、接兴趣;保持稳定的情绪; 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结合。4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是紧密联系的。无意注意和 有意注意是交替发生的。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 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四、论述题:1 .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2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 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 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 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注意能长时
21、间地保持 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2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方面:刺激物本身特点:人本身的状态。具 体来说: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特点。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变 化引起的。当周围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新异的刺激物,人就自然地把注意指向这种 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变化、与背景的差异等对 于引起无意注意具有重大作用。强烈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运动变化的、 新颖的刺激物,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主观条件。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 引起的,但是也决定于人本身
22、的状态。同样的一些客观事物,由于感知它们的人 的状态不同,就可能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而引不起另一个人的注意。主观条件:包 括人们的需要、兴趣、对那个事物的态度、个体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心境等。一切事物,如果它们跟满足需要有关,跟人的兴趣相符合,如果人对它们抱有积 极的、特别是富有感情的态度,那么,它们就很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人的 心境对无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 意。疲劳或精神健旺的状态也对无意注意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 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旺 的状态下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注意也能持久。五
23、、案例分析题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 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 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 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答案要点: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某些微弱的刺激 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加强提 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降低意志努力的程度,因而降低神经兴奋的水 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 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而且会降低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感知觉 记忆 注意 思维-习题和答案 心理学 感知 思维 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