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 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 能错位。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故木受绳则直,o (劝学)(2) ,破灭之道也。(苏洵)(3)苏轼念奴娇 哧壁怀古中“,” 两句由对大自然雄奇景象的赞叹,引出英雄豪杰的事迹。【答案】.金就砺则利.赂秦而力亏 .六国论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掌握文学常识的能 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砺”“利”“赂二2.按要求选择。(1)以下是青浦某中学高一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后归纳的 阅读这类著作的策略,不适合的一项是()A.关照全篇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B.分析日常生活描写,领悟作品社会意义。C.抓住核心概念,以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D.梳理出作者所形成结论的相关研究思路。(2)将下列编号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元宇宙是一个以众多用户为中心的无限世界, , , , ,它是一个源于科 幻小说的概念,首创于1992年的小说雪崩。作品描写了现实与虚 一派繁忙。曹雪芹就这样在香山脚下走入了你我的生活节令,刹那间
3、 似乎使人了然曹雪芹西山传说缘何也能进入国家非遗名录,它和雪芹 小道一同构筑起一个可知可感的曹红文化有形空间,使行止成谜的曹 雪芹,终由缥缈无形有了触手可及的人间温度。纪念馆那几间老屋看 着还是不似雪芹住所,却多了几分明媚。(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8 .分析第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9 .分析作者在第段和第段写与曹雪芹没有直接关联的“古 井”和“墓园”的意图。10 .这篇游记散文体现“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请从这一角度 赏析。11 .小说家略萨说:“虚构作品的活动只是在有限的现实层面进 行。”文中提到“太虚幻境的原型”“补天遗石的原型”“十二钗册子 大橱的原型”,请任选其一,说说你对小说虚构与
4、真实关系的理解。【答案】8.将曹雪芹人生苦难和传奇经历比喻成一本巨著,说 明其苦难之深经历之丰富,提醒红学爱好者知人论世,总领全文,并 引起下文对雪芹小道的寻访。9 .写“古井”可见古宅的历史久远,体现古宅的孤零零,对“井 深”和“石子落水之音”的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时空久远的沧桑感、 空旷感,衬托曹雪芹孤独寂寥的身世,表达作者对曹雪芹命运的同情 以及晚景凄凉的唏嘘之感,读来让人回味,引人惆怅。10 .全文以“雪芹小道”为游历主线,描述小道沿路的若干景点, 如纪念馆、方碑、古井、墓园、卧佛寺、樱桃沟等,且作者浮想联翩, 由景点联想到了与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及红楼梦相关的诸多内容, 而作者复杂的情感
5、主线始终贯穿全文:即对今人不了解、不关注曹雪 芹传奇人生而伤感、叹惋,对今人对曹雪芹的纪念因考证的难度而显 得莫衷一是或牵强附会感到遗憾,同时也对曹红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 官方重视感到欣慰。11 .示例一:太虚幻境(牌楼)的原型来自佛道两家,在现实世 界有真实的依据,现实是虚构的支点。同时“太虚幻境”也是作者艺 术虚构的产物,超越客观真实,成为红楼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抵达一种更高的真实。“太虚幻境”的设置,使得这部现实主义巨著 闪现出浪漫主义异彩,有助于作者充分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并散布 一层奇幻的烟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到掩护作用,帮助作者更深刻 地表现反封建的主题;也有助于严密组织结构和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和调节,转化读者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趣味,增加小说的艺术魅力。示例二:补天遗石的原型来自自然世界的“元宝石”,作者在现 实世界物质存在的基础之上,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普通的石头 借助神话传说变成了补天遗石,变成了 一块不能用来补天而变得无用 的石头,用曲笔表达贾宝玉拒绝和封建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鲜明立场, 也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半生潦倒” “一事无成”的辛酸和愤懑之情 的艺术手法。虚构是对现实生活的幻化,真实性情的虚化,是作者给 自己的发愤之言涂上了一层保护色。【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原文把“背负的人生苦难和传奇经历”比作“巨著”,以“巨
7、著” 的厚重、深沉和复杂的脉络来说明曹雪芹苦难之深、经历之丰富。阅 读“巨著”就是阅读曹雪芹本人的身世和经历,间接表达了作者提醒 红楼梦爱好者要从曹雪芹的角度来欣赏这本小说。“好在京城留 下不少雪芹足迹,尤以西郊香山一带为多” 一句为全篇谈到的“雪芹 小道”以及曹雪芹和红楼梦小说的相关内容起到点起下文、总领 全文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离开起点百米外有一 口古井,井口井架历经剥蚀而完好, 据说是三口古井中仅存的一口,也是距离纪念馆院子最近的一口井。 方圆百里空余这孤独一宅,古井看起来俨然是它的专属。走近井旁, 俯身可见井水甚深,几名顽童投
8、石井中,久久方闻石子落水之音”可 知,由“古井”可知“古宅”的时代久远,属于从侧面描写古宅,显 示出古宅孤零零的状况。“井水甚深” “久久方闻石子落水之音”的关 于古井深度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久久才落下的石子落水的声音,营造 了一种时空久远的沧桑感、空旷感,由古井的描绘让读者沉浸在古远 寂寥的情绪中,读来让人回味,引人惆怅。也实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 意图,即衬托曹雪芹孤独寂寥的身世,对曹雪芹命运的同情以及晚景 凄凉的唏嘘之感。【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文本艺术特点的能力。由原文“雪芹小道起点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 “进入黄叶村茅草门,先入眼的是一方巨石”“如今门前确有三株古 槐,
9、其东一株虬枝斜卧,歪脖之状明显”“离开起点百米外有一口古 井”“不知不觉,小径汇入大路,视野渐次开阔,道旁不时出现几座 墓园”“眼前是西山兰若之冠的卧佛寺”“转过卧佛寺向西到了樱桃沟” “水尽头迤北翻山岭就是雪芹小道北段”可知,全文以“雪芹小道” 为游历主线,描述小道沿路的若干景点,如纪念馆、方碑、古井、墓 园、卧佛寺、樱桃沟等,且作者浮想联翩,由景点联想到了与曹雪芹 的人生经历及红楼梦相关的诸多内容。由原文“如今很受徒步爱好者青睐,对穿越险境的热情似乎高于 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注,对曹红文化景观的注目想必也寥寥” “据敦诚敦敏诗作与曹雪芹西山传说,曹公安葬地应在香山脚下的地 藏沟义地。除了纪
10、念馆里一张历史旧照,地图上已找不到这一名址, 意欲寻访也茫然不知所往,曹雪芹最终就这般悄然隐入历史尘烟”“曹 雪芹生平史料太过稀缺,生卒年月亦存诸争议,这个人明明白白在历 史上出现过,查考其行踪轨迹反倒像一缕烟霞捉摸不定,又似年久古 碑石刻漫渡不清” “正逢第十三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紧张筹备中,馆 前空地两旁张灯结彩一派繁忙。曹雪芹就这样在香山脚下走入了你我 的生活节令,刹那间似乎使人了然曹雪芹西山传说缘何也能进入国家 非遗名录,它和雪芹小道一同构筑起一个可知可感的曹红文化有形空 间,使行止成谜的曹雪芹,终由缥缈无形有了触手可及的人间温度。 纪念馆那几间老屋看着还是不似雪芹住所,却多了几分明媚“
11、可知, 在形散的内容中作者复杂的情感主线始终贯穿全文:即对今人不了解、 不关注曹雪芹传奇人生而伤感、叹惋,对今人对曹雪芹的纪念因考证 的难度而显得莫衷一是或牵强附会感到遗憾,同时也对曹红文化受到 越来越多的官方重视感到欣慰。【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以“太虚幻境的原型”为例:由原文“文献里有提到,寺山前古朴挺拔的智光重朗牌楼正是小 说里太虚幻境牌楼的原型” “周汝昌先生认为太虚幻境的原型来自朝 阳门外东岳庙内的七十六司,同样言之凿凿“可知,太虚幻境(牌楼) 的原型来自佛道两家,在现实世界有真实的依据,现实是虚构的支点。 再结合小说中关于“太虚幻境”的描
12、绘,即由警幻仙子司主,它位于 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放春山遣香洞,以梦境的形式向甄土隐、 贾宝玉二位有缘人显现,“太虚幻境”也是作者艺术虚构的产物,超 越客观真实,成为红楼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抵达一种更高的 真实。“太虚幻境”的设置是曹雪芹完全是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进行 的描绘,为现实主义的红楼梦带来浪漫主义异彩,有助于作者充 分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并散布一层奇幻的烟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起到掩护作用,帮助作者更深刻地表现反封建的主题;也有助于严密 组织结构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调节,转化读者的审美感受和审美 趣味,增加小说的艺术魅力。以“补天遗石的原型”为例:由原文“退谷和曹雪芹最具关联的
13、是水尽头的元宝石与石上柏。 元宝石形如元宝,人们传言乃小说补天遗石原型”可知,补天遗石的 原型来自自然世界的“元宝石”,作者在现实世界物质存在的基础之 上,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普通的石头借助神话传说变成了补天 遗石,变成了一块不能用来补天而变得无用的石头。结合小说原著里 关于“补天遗石”的描绘,即位于大荒山青壤峰下。当日女婿为了补 天炼成巨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结果只用去的三万六千五百块便补 住了缺口,剩下的一块被舍弃了。此石和其他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 一样也是经过千锤百炼,谁知却被遗弃,此石正是贾宝玉傲岸品格的 象征。用曲笔表达贾宝玉拒绝和封建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鲜明立场, 也是作者借以表达
14、自己“半生潦倒” “一事无成”的辛酸和愤懑之情 的艺术手法。虚构是对现实生活的幻化,真实性情的虚化,是作者给 自己的发愤之言涂上了一层保护色。(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12 .以下适合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A.唐宋古风长调选B.唐宋律诗中调选C.唐宋律诗小令选D.唐宋古风乐府选13
15、 .以下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以回忆往昔欢愉的宴饮往事作为开篇。B,都以简练的笔法交代自己多年来的经历。C.都以今昔不同处境的对比直抒悲慨之情。D.都以令人回味之景来代替叙事抒情作结。14 .两首作品都表现了 “由喜而悲”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内容分 析“悲”情内涵的异同。【答案】12. B 13. C14.同:两首作品都借回想曾经欢聚痛饮的乐事,引发感慨时光 流逝、岁月蹉院之悲。异:韦诗还借写久别重逢之喜,想到自己因十年漂泊而两鬓萧疏, 引发了感慨身世漂泊、衰老之悲。陈词则由自己的经历联想到古今往 事,盛衰兴亡,古今同慨,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悲。【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16、掌握诗歌体裁特征的能力。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为五言律诗,韵脚为“an”;临江仙夜 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共60个字,属于“中调”。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力。C. “都直抒悲慨之情”错误。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写作者 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相遇,除了对十年漂泊、年华逝 去的感慨,作者还抒发了与老友相遇的喜悦之情。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写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 友的喜悦之情,颇有感慨。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 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情景。写相聚、痛饮和欢笑, 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
17、诗的主体。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 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 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 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 襟怀。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 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可见两首作品都借回想曾经欢聚痛饮的乐事,引发感慨时光流逝、 岁月蹉院之悲。而不同的是,韦诗还借写久别重逢之喜,想到自己因 十年漂泊而两鬓萧疏,引发了感慨身世漂泊、衰老之悲。陈词则由自 己的经历联想到古今往事,盛衰兴亡,古今同慨,表达了怀古伤今之
18、 悲。(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自秦 悼王葬汝后,子孙从葬,皆出宦官典护。岁时上冢者,往来呼索扰 州县。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妄索,羊豕悉出大 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 育拒不应。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 敢纵者。元昊僭号,议出兵讨之。群臣曰:“元昊,小丑也,旋即诛 灭矣。”育独建言:“元昊虽称蕃臣,其尺赋斗租,不入县官,且服叛 不常,请置之,示不足责。宜援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拊 而收之。”时方锐意讨之,既而诸将多覆军者,久之无功,卒封元昊 为夏国主。章
19、献、章懿太后升树真宗庙,议者请覃恩,且优赐军士。育 曰:“无事而启侥幸,谁为陛下建此议者,请治之。”已而外人多怨执 政者,帝以语辅臣。育曰:“此必建议者欲动摇上听,臣以身许国, 何惮此耶?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 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 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因命知汝州。 会疾不已,又请居散地,以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外台旧不 领民事民讼久不决多诣育诉育为辨曲直。(选自宋史吴育传,有删改)【注释】汝:地名。僭号:指元昊越位称帝。升衬:升入 祖庙附祭于先祖
20、。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纵鹰犬暴民田()(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16 .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宦官过者衔之()A.接受 B.记恨 C.拜访 D.畏惧(2)议者请覃恩()A.铭记 B.讨论 C.推广 D.延伸17 .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方锐意讨之,既而诸将多覆军者,久之无功,卒封元昊为夏国 主。18 .第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 标识出来。外台旧不领民事民讼久不决多诣育诉育为辨曲直19 .第段中对于是否出兵征讨元昊,吴育与群臣有不同的观点, 请完成以下填空还原吴育的思考过程。20 .第段帝语大臣日:“吴育刚正可用,第嫉
21、恶太过耳。”你是 否认同皇帝对吴育的这一评价?结合第段内容分析。【答案】15.践踏、破坏 .陷害、中伤16 .B.C17 .当时大家正决意讨伐他,不久,(前去讨伐的)将领大多全 军覆没,很久没有成效,最终封元昊为夏国主。18 .外台旧不领民事/民讼久不决/多诣育诉/育为辨曲直。19 . (1)元昊不交赋税、服叛无常,不能算臣子(2)要用改变元昊名号的安抚手段处理他20.示例一:同意,吴育规范官府采购物品的要求,减轻百姓赋 税,并不惜得罪宦官等权贵,使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 爱惜百姓,是一个可用之才。但是他建议处理借太后去世推恩优赐军 士的大臣/处死有违法行为并逼死江中立的宰相之子向绶
22、这两件事上 显得过于激进,也引发了众人的不满。示例二:不同意,吴育规范官府采购物品的要求,减轻百姓赋税, 并不惜得罪宦官等权贵,使襄城井然有序,表现了他刚毅不屈、爱惜 百姓,是一个可用之才。他建议处理借太后去世推恩优赐军士的大臣 /处死有违法行为并逼死江中立的宰相之子向绶,这两件事上都是为 国家着想,且有其依据,不存在嫉恶太过的情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暴”,践踏、破坏。句意:随意让打猎的鹰和狗践踏农田。(2)“中”,陷害、中伤。句意: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
23、衔”,记恨。句意:来这里的宦官记恨他。故选B。(2)“覃”,推广。句意:商议的人请求推广恩德。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方”,正;“锐意”,决意;“既而”,不久;“卒”,最终。【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外台以前不理政事,老百姓的官司很久没有解决,于是很 多人找到吴育并告诉吴育,吴育为他们辨别是非曲直。“领”的宾语为“民事”,所以应在“事”后面断开;“民讼”的谓语为“不决”,后面断开;“诣”的主语为“民”,而“为辨曲直”的主语为“吴育”,所以 应在“育”前面断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图文转化的能力。由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3 上海市 青浦区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