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岳阳楼,律诗,写作背景;2 .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和“炼字”的答题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3 .学以致用,比较鉴赏;4 .背诵默写登岳阳楼。自学案一、文化常识积累(一)岳阳楼介绍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邻烟波浩渺的洞 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它的主楼有三层,高二十多米,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 横梁;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素有“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的盛誉。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前 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越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
2、为南楼,中唐 李白作诗之后才开始叫岳阳楼。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曾 前来登临揽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二)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初 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 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少陵” “杜工部”。杜甫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 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
3、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 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杜甫、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诗“沉郁顿挫”,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 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矛盾,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 史”,杜甫也被奉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兵车行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三)写作背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 晚年作品。诗人当时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 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唐代宗大历三
4、年之后,杜甫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 年75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此时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牙齿 落了一半,一个耳朵聋,一个臂膀偏枯,此时的杜甫多病缠身,备受煎熬,度日如年啊!疟疾: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 脾肿大。肺部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喘憋等症状。糖尿病者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 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风痹指因风寒湿侵袭而引起肢节疼痛或麻木的病症,表现肢体酸痛,痛而游走无定处。(四)相关知识一一律诗律诗是近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诵读 岳阳楼 导学案 学生 语文 下学 三件套 统编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