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太康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下面是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据此可知中华文明田1:红山文化遗址的玉龙 图2:安徽凌家滩遗址的玉龙 图3:良沙文化遗址的双龙环形玉佩A.起源最早B.多元一体C.分布广泛D.延绵不断【答案】B【解析】【详解】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玉龙,说明这些地区的文化具有相似性,不同地区存在相类似的文化, 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不同地区都出土玉龙,体现的是多元一体的特征,ACD
2、与这一主旨 不符,排除。2 .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 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鲸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 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世袭制的确立C.王的出现D.早期国家的诞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主要涉及了地方行政体制、法律和城市的出现,这些都是早期国家的特点,所以这些材料 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早期国家的诞生,D项正确;这些材料反映的是早期国家的诞生,而非阶级的产生、 世袭制的确立和王的出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3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
3、力,就有多少回报! ”战国时 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赐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中的奖励军(2)基本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 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内容和形式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的时代感。(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 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解析
4、】【小问1详解】异:根据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 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 考试”,可得出,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才能才能为标准;选拔 人才的方式不同,九品中正制的方式是举荐,科举制的方式是考试。同:根据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唐 代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可得出,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根 据材料一“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 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可得出
5、,工商业者都不在举荐或考试之列。【小问2详解】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土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 (702年)始置武举.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殿试誉录.”,可得出,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 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根据材料二“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封弥(糊名)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 年)殿试誉录.可得出,严谨公平、择优录取;根据材料二”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北分 卷”,可得出,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根据材料二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八股文定型7.清光绪三H一年(1905年)废科举二
6、 可得出,考试内容和形式逐步僵化,最终被废 除;根据材料二可知,科举制从隋炀帝时期的设立,经历唐、宋、明、清的变化,带有较强的时代感。【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提 高了儒学的地位;根据材料三“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根据材料三”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 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 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 治基
7、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功,即在前线打仗的士兵,如果立了军功,就会赐给田宅和爵位,该措施激发了士兵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 士兵的战斗力。所以说“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故C项正确。A、B、D三 项中的将领、武器和战略战术均非主要原因。4.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既中有普通村 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 文化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
8、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 族的专用墓地”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良渚文化已经有了阶级的区分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故答案为D;中 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良渚文化在长江流域,A错误;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时期时代,B错误; 秦朝才建成君主专制国家,C错误。5 .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 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D.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题意中并未体现出社会转型的内容,故排除A项;“桓叔好德”并
9、不能说明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 故排除C项;根据“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曲沃三代封君”可知贵族政治并未瓦解,故排除D项。根据“曲 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可知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B。【点睛】曲沃桓叔(公元前802年一公元前731年),姬姓,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晋穆侯之子,晋文 侯之弟,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曲沃桓叔死后,经过儿子曲沃庄伯、孙子晋武公的数十年努力,最终曲沃 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重新统一晋国。6 .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 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A.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神权
10、和王权相结合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宗教色彩较为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王每每遇事都要占卜,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可知,商王借助神权 巩固王权,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商王权力集中程度,排除A项;分封制出现在西周,时间不符, 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神权和王权的结合,而非宗教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7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 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 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8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11、.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 一职日益重要”、 “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正确;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8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 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反映出当时礼乐制 度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诸侯使用天子才能用的礼器,不能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宗法制度瓦 解,排除A项;分封制度的崩溃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仅此一个现象不足以说明奴隶制等级制度遭 到颠覆,排除C项。故选D项。9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强调官吏的“正己”是“正人”的先决条件,并从自身做 起,“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以说是“清官”出现的雏形。这说明孔子为政的思想是A.把宗族关系作为基础B.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C.官员考核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
13、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把宗族 关系作为基础是夏商西周时期,材料中孔子为政的基础是道德教化,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供官员考 核的内容和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D项所说“官员之间”、“共同”、“政治诉求”与本题材料无关,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 .老子 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 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主张A.小国寡民B.无为而治C.以德治民D.不与人争【答案】B【解析】【详解】“治大国如烹小鲜”借烹饪告诫统治者不要过度干扰民众生活,是无为而治的主张,B项正确;材 料没有体现对“小国寡民”生活状态
14、的追求,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德治,并且“以德治民”是儒家学派 的思想,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的信息,D项错误。【点睛】老子的思想有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11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 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第一 高级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