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docx
《一轮复习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能力验收评价(十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能通过核孔C.将小麦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可以得到四种脱氧核昔酸D.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证明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选D 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正确;细胞生物的 遗传物质是DNA,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不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中 出来,B正确;小麦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初步水解可以得到四种脱氧核甘 酸,C正确;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
2、A, D错误。2 . DNA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特点,不能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 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体现的是()A.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B.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C.能够自我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D.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解析:选A 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体现DNA具有稳定的双螺 旋结构,A错误;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就意味着证明了 DNA具有储存遗传信 息的能力,B正确;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就意味着证明了 DNA能够自我复制 并传递给下一代,C正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能说明“DNA作为遗传物质能够指导 蛋白质合成”,因为子
3、代噬菌体合成所需要的模板是亲代DNA, D正确。3.肺炎链球菌有多种类型,s型细菌可以分为I、n、ni型等,其中口1型荚膜最厚, 致病力最强。下列有关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 R型细菌无毒,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催化多糖荚膜合成的酶B.厚荚膜基因(SDI)和薄荚膜基因(SI)位于同源染色体上C.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少数R型细菌会转化成S型细菌D.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不会死亡解析:选C R型细菌无毒,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无指导合成多糖英膜合成酶的基 因,A错误;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B错误;将S型细菌的DNA与
4、R型 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培养后,少数R型细菌会转化成S型细菌,C正确;若将加热杀 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会死亡,D错误。4.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含32P的营养物质经大肠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B.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模板、原料、酶和能量C.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应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D.离心前应充分搅拌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解析:选A 由于噬菌体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增殖,且其繁殖时利用的原料来自大肠杆 菌,因此培养基中的32P经大肠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A正确;噬
5、菌体 增殖的模板来自噬菌体自身,B错误;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不能进 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否则大肠杆菌裂解会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离心前应充分搅拌使 大肠杆菌与噬菌体分离,而不是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错误。5.如图是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图解,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 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设置第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B.第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C.混合培养后组都出现R型细菌菌落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细菌与原S型细菌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解析:选D 设置第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
6、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A正确;第 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B正确;用分别添加S型细菌不同 成分的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不论R细型菌是否发生转化,其结果是培养基中都会出现R 型细菌的菌落,C正确;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吸收S型细菌DNA转 化而来,故与原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6.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一个实验组,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据 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标记过程中可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同时含有31P和32PD.该实验证明了 D
7、NA进入大肠杆菌,即DNA是遗传物质解析:选A 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亲代噬 菌体的DNA还没注入大肠杆菌,二者都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A正确;噬菌体是病毒, 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B错误;亲代T2噬菌体用32P标记,细菌内 DNA含31P,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利用细菌内的脱氧核昔酸作为合成DNA的原 料,因此实验完成后所得子代噬菌体中,绝大多数噬菌体都只含有,P,只有部分子代噬菌 体同时含有31P和32p, C错误;该实验证明了 DNA进入大肠杆菌,但要与用35s标记噬菌 体外壳的实验组相互对照,才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错
8、误。7.分别用含有32P和14c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得到含32P或含14c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用32P或14c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 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暂保温,再进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下列相关 分析错误的是()A. 32P标记组,沉淀物中放射性明显高于上清液B.Me标记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C. 32P标记组,32P只存在于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D.14c标记组,14C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解析:选D 32P标记组中,32P存在于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随DNA分子进入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存
9、在于沉淀物中,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A、C正确;14c标记组中,Me存在于T2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中,Me随DNA 分子进入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Me 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故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B正确;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 蛋白质的原料全部来自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中不存在MC, D错误。8 .某人模拟了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用3H标记的 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用14c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上 两组实验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等操作。以下说
10、法正确的是()A.组实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是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9 .组实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H、35sC.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D.组实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14c解析:选A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要想获得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可用含35s的培养 基直接培养获得,A正确;组实验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H标记,但亲代噬菌体的蛋白 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用35s标记,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 料来自大肠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只有35S, B错误;组实验14c可标记T2噬菌 体的蛋白质和DNA,用14C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复习 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