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docx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首页)教师姓名陈丽荣授课班级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周授课时数4授课章节名称第二节中国历史常识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常识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理解阴阳、五行、八卦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对于 涉及到以后的相关章节,如道教文化的相关内容的理解,是重要的 前提条件之一。教学媒体选择教材、备课笔记作业布置教学后记教学步骤与内容时间分配1 .对本书的整体框架进行解说2 .导入新课3 .课堂内容第二节中国历史常识1 、 朝代和国号名称的主要由来2 .几种主要由来形式(1)根据原来的部族名定国名如:商、周、秦。(2)根据发迹地定国名如:汉。刘邦从汉中起兵战胜项羽,建立西汉。
2、(3)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名如:辽”即契丹语“镇铁”。(4)根据封爵定国名如:隋(杨坚曾封隋王)、唐(李渊袭爵唐国公)。(5)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如:陈(南朝陈霸先建立)。(6)以社会上流行的口号定国名如:明(“弥勒降世,明王出世” )o(7)按同音通假定国名如:“清”即“后金”之“金”。3 .主要朝代和国号名称的主要由来举例夏:启迁都安邑,安邑古称大夏,故名。商:商族居住在黄河下游,以部族名。周:周族兴起于陕西渭水以北的周原。秦:秦是平王东迁后发展起来的诸侯国。汉:项羽曾封沛公刘邦为汉王。魏:曹操称魏公、魏王,曹丕称帝,史称曹魏。蜀:刘备自称汉室后,并称帝,史称蜀汉。吴:孙权据江东,故吴之地,
3、称吴。晋:司马炎曾封晋王。隋:杨坚父杨忠,爵封隋国公。唐:李渊袭爵唐国公。宋:赵匡胤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宋州。元: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句意。明:元末红巾军起义领袖称明王。清:努尔哈赤国号大金,皇太极更名大清。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与帝王的号1 .帝王、皇族、皇戚称谓(1)后、王、天子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可称后、王、天子。后、王的称谓源自原始社会。夏、 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子” 一称在西周时出现,周王也称天子,诸 侯国的君主也有称王的。战国时,大诸侯国君主均称王,汉代开始,诸候称王。(2)皇帝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统一六国后,把“皇”和“帝” 连起来始称皇帝,
4、为始皇帝,为后来历代君主所沿用。也有单称皇或帝的。(3)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太上皇:皇帝对其父亲的尊称。太皇太后:皇帝对祖母的尊称。皇太后:皇帝称母亲之谓。皇后:皇帝的正妻。嫔妃:皇帝诸妾的通称。诸如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妤、贵妃、贵嫔等 均此。(4)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的嫡长子或另行指定的皇位法定继承人。皇太孙:由皇帝册立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如明朝的建文帝。(5)公主、驸马公主:皇帝之女,统称公主。驸马:魏晋以后指皇帝的女婿。2 .帝王的号(1)谥号古代对死去的人(主要是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 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至秦废,西汉时恢
5、复。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分 为三类:褒扬类: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武、康等。如“经维天地日文、 道德博厚日文”;“威强睿德日武、克定祸乱日武”;“布义行刚日景”;“柔 质慈民日惠”。贬抑类:炀、厉、灵、幽等。如“好内远礼日炀、逆天虐民日炀”;“杀戮无 辜日厉”。同情类:有哀、怀、愍、悼等。如“恭仁短折日哀”。谥号按理应该是死者生前业绩和品德之概括,但实际上选用谥号出于统治者的 需要,往往与事实不符合,甚至完全是虚伪的。(2)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庙号。汉 代以后,每一个朝代的第一位皇帝称“祖”、之后的嗣君称“宗”。但也不乏例 外,如西汉仅
6、刘邦称祖,南北朝开始至唐朝,几乎无帝不称宗。明清前几个皇帝 都称祖。“帝”字从汉代起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3)尊号也称“徽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的称号,称尊号。 如称刘邦为“高皇帝”、称叶赫那拉氏为“慈禧”,另外如“太上皇”、“皇太 后”等。(4)全称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乾隆皇帝全称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其中,“高宗”为庙号,“纯”为谥号, 其余均为尊号。当代史书在提及皇帝名时,有时简化为“庙号+谥号+皇帝”的形式,如称清乾 隆皇帝为“高宗纯皇帝。”习惯上,对隋以前的帝王一般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因为此间的谥号大
7、 都为一个字,最多两个字,使用方便;唐至元的皇帝通常称庙号,如唐太宗、宋 太祖,由于此间谥号较长,年号较乱,而用庙号最便利;明、清两代的皇帝除明 英宗两次即位当皇帝用了两个年号外,其余的均用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以其年 号来称呼当时在位的皇帝,如“永乐皇帝”、“嘉靖皇帝”、“康熙皇帝”、“乾 隆皇帝”。另外有些古代书画作品纪年用帝号和年号,如“乾隆六年” “乾隆” 是清高宗的帝号,六年指用此帝号的第六年,“高宗”是庙号,一个皇帝只有一 个庙号,但帝号可能有数个。(5)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公 元前140年),称“建元”元年,所以年号也称建元。新君继
8、位,于次年改用新 年号,名“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遇到重大事件如祥瑞、灾异等,也常改 元。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 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期间,用了 17个年号。年号一 般用两个字,也有四个字的。明清两代的皇帝,一帝只用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 因被俘放回,两次即位,有两个年号,这是例外。(6)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叫陵号。始于西汉,如乾陵(位于西安以西80公里的梁山 上,是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茂陵、昭陵、孝陵、长陵、阳陵、 杜陵、霸陵。三、 天干、地支与历法、四时、节气、侯、时辰1 .天干、地支(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符号,意涵天地之间的顺 序。(
9、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符号,也意涵 天地之间的顺序。(3)干支2 .历法、四时、节气、侯(1)历法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与四时交替的自然节律息息相关,观测物候、天象,制定 历法,排定节气,对先民生产生活尤为重要;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长期观 察和记录使我国能够产生世界一流的历法。夏代历法夏小正,又称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它按夏历12个月顺 序,分别记述每个月的天象、物候和农时节令。春秋末年,又出现了四分历,即 以一回归年为365.25日,这比罗马人采用的儒略历早了近400年。四分历规定19 年中置7个闰月以调整阴阳历,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2)
10、年、月、日、时辰及其记录方法1)纪年法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古人测出365.25日为一太阳年。我国历史上使用的传 统纪年法有王公在位年次和皇帝年号纪年,还有干支纪年。用王公在位的年次纪年通行于西汉武帝之前,如“周平王元年”、“鲁孝公二 十七年”等;从汉武帝(前140)开始用年号纪元,皇帝更迭要换年号,同一个皇 帝也可以有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就有“建元”、“元光”等11个年号,唐玄宗有 “开元”、“天宝”等3个年号。明清时期,每一个皇帝都仅有一个年号,如“永 乐”、“道光”等。以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东汉元和二年(85)以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通行。 如黄巾起义口号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当时民间已普遍
11、流行这种纪年方式。 近代史上“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就是用干支纪 年来表示的。2)月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期的时间为29.3059日,叫一个月。 有30日的大月,也有29日的小月,一年一般12个月,闰年13个月。干支也曾 用以纪月。由于12个月与12地支相等,所以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我们现在所 说的“夏历”,正月为寅月,二月则为卯,三月为辰,其余依次下推,十一月为 子,十二月为丑。其前再配以天干。闰月不设独立的干支纪月。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 (太阳和月亮此升彼落,东西相望)。“望”的第2天叫“既望”。每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文化 旅游 教案 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 基本常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