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埃德蒙在社会人类学一书里评论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几个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了 两个问题:一是像中国人类学者那样,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二是在中国这样 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埃德蒙对这两个问题都抱否定的态 度。先以第一个问题说,我们的分歧归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传统带来了 “偏见”或更正确些 应说是“成见二这些“成见”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说产生于埃德蒙所说的公众的经验。 他所谓公众经验,在我的理解中,就
2、是指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处境。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个人的价值判断离不开他所属的文化和所属的时代。我 是出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我学人类学,是想学习到 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点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以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是有所为 而为的。如果真如埃德蒙所说中国人研究中国社会是不足取的,就是说,学了人类学也不能 使我了解中国的话,我就不会投入人类学这门学科了。埃德蒙第二个问题的矛头则直指我的要害。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目 的是改造中国,那么我们采取在个别小社区里进行深入的微型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果真能达 到这个目的么?个别入手果真能获得概括性
3、的了解么?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 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就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我也同意,解剖一个农村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的旨趣并不仅限于了解这个农村。我确 有了解中国全部农民生活,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雄心。调查江村这个小村子只是我整个 旅程的开端。我这样想:把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 的。但是把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我对客观事物存有类型的概念。一切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如果条件相同就会发 生相同的事物。相同条件形成的相同事物就是个类型。同个类型里的个别事物并不是完 全一样的,类
4、型不是个别的众多重复,因为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我所说的类型只是指主 要条件相同所形成基本相同的各种个体。以江村来说,它是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中国农村。中国各地的农村在地理和人文各方面 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江村不能作为中国农村的典型,也就是说,不能用江村看到的社会体C.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二连连长廖勇则地站了起来。D.脚脸支付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
5、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比 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 和尚没水吃”,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l.BK解析U正因为江村是一个个体,所以解剖江村并不能够了解各种类型的中国农村。K解析X材料二都是在转述埃德蒙的观点,没有作者本人的阐述内容。3 . AK解析由个例得出概括性结论与材料一观点不符。4 .文化传统不同,费孝通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当时处境不
6、同,费孝通 面临的是剧变中的中国社会;研究目的不同,费孝通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社会、用自己的知 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K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5 .选取当地文化的典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类型,概括当地文化整体特征K每空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K答案X,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6 .CK解析克服生命的疑难”错误,由第三段“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和第六段 “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可知,作者在此处只是在思考问题,平静心绪。7 . AK解析第表明作者面对生命的苦难时偶尔流露出消极避世思想”错误,结合后文“我听见 了那恒久而辽
7、阔的安静”可知,此处“放弃”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作者思考后归于平静。 8.写作应回归生命固有的恐惧和疑难; 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生命的意义; 拒绝喧嚣与名利,放弃强权与阿谀。9 .远离世俗喧嚣,充满自然生机。并非与世隔离,而是恒久而辽阔的心灵宁静。放弃 强权、阿谀、喧嚣、荣华,追求生命的本真,坚守灵魂最初的眺望。10 . AK解析乎,宜阳城方八里”是“宜阳方圆八里”的意思,“八里”之后应该断开,排除B、C;“临山而救之”的“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宜阳”,所以“之”之后应断开,由此排除C、 Do这句话的意思是:宜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士兵十万,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 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
8、万,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 泰国一定不会有收获。11 .BR解析U度应为“丈量”的意思。12. BK解析不是赵累直接劝说景翠,而是给周君的建议。13. (1)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宜阳不被攻取,秦王会以此事为耻。 (义:同“议”,建议。拔:攻取。宜阳不拔,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耻:以为耻。) (2)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供给 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以为:把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乏困:缺少的资粮。) 14.烛之武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上、外交家,一名勇于担当、直入敌营
9、的勇士,更是一位深 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是一位辩士。烛之武而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 退秦师。先引导秦伯认识到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 处,既可使对方感兴趣进而权衡利弊,乂不失本国尊严。最后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 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 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他仍是一名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作为一个不被重用的文官, 烛之武“夜缱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他还是一位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
10、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用“老矣, 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 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三个角度各1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15 . CK解析“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错误,依据梦微之颈联的内容,白 居易写作“梦同游”时元稹已经去世八年之久。16 .内容: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梦见的是不相干的闲人,而没有梦到友人(1分);白 诗“夜来携手梦同游”,梦见与友人重逢,二人携手同游(1分)。(没有结合诗句说明或答错 内容酌情扣分)情感:元诗表达了好友梦已而自己没有梦到友人的遗憾、惆怅
11、(1分),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1分);白诗,先写梦中相会的愉悦与梦醒后的失落(1分),再由梦引出下文凄苦的 现实,抒发了与好友天人永隔的哀伤,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1分)。材料一译文: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 ”赵累回答 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士兵十万,粮食足以 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 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客居异乡(秦国), 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在秦国
12、就 会销声匿迹。秦土(秦武土)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宜阳不被攻取,秦土 会以此事为耻。所以我说能够攻下宜阳。”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 ” 赵累回答说:“请您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达到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上柱国,即使打了 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但如果不取胜,就必定是死罪。不如避开秦兵援助宜阳。(等 秦国攻下宜阳),你再出兵,秦国担心你趁他疲惫时进攻他,就一定会拿出宝物贿赂你,公 仲认为(慕:思,估计)你是为了他韩国去攻打秦国,也一定会拿出所有宝物送给你。”秦 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果真出兵了。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贵重 的宝物。景翠从泰
13、国得到了煮枣城,从韩国得到r宝物,因而感激东周。17 .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18 .示例:了如指掌口干舌燥翻天覆地19 .示例:壮美的自然大观(奇景);悠久的历史传说;独特的风土人情(纳西风情): 峥蛛的红色历史2().第一处:“鼓状汉白玉雕刻的石碑”改为“由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定语语序错误且 介词残缺);第二处:“追溯”改为“追溯至”。(每答对一处给2分,共4分)21.BK解析例句:文中加点的刷就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出运动量的意思。A.根据“状态低迷,发挥欠佳”,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淘汰”。B.根据“刷
14、题”“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接 触题量的意思。与例句相同。C.木句中的“刷”字指的是速度快,“刷”地站起来,说明连长反应强烈。D.根据“刷脸支付”“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可知本句中的“刷脸”指的是以AI人脸识 别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刷”是“通过、使用”的意思。22 .并不追求大汗淋漓大多也是无效步数应从短时间近距离开始R解析处,根据“从专业的角度看,运动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步频110140步/分 钟,心率不超过120次/分钟,就可以达到健身效果”“运动完微微出汗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 了,并不需要追求万步”可知,语境意在强调健步走满足一定的时间、步
15、频与心率即可 达到健身效果,不需要追求大汗淋漓,故可填入“并不追求大汗淋漓”。处,根据“即使超过了一万步”“是起不到健身效果的”,可知语境意在强调这样的步数是 起不到效果的,故可填入“大多也是无效步数”之类的语句。处,根据不要一味关注步数”“逐步增加行走的时间和距离”,可知语境意在强调参与健 步走运动时,应从较短的时间与较近的距离开始,故可填入“应从短时间近距离开始”之类 的语句。23 . R解析审读材料矛盾与情境(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这类谚语体现出内在“矛盾”,而这种矛盾产生的原 因,是二者隐含了不同的情境(前提、条件),明确了这一点,其对立统一关系就不难说清。K提示语K提示X考生“如何
16、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是哪种现象?到材料中去寻找。材料第一句“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此句是对谚语这一概念的 界定一一蕴含经验与智慧。第二句“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一个“但”字将语 意转向另一方面一一有些之间“仿佛有矛盾”。总括一二句为:谚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 是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三、四句分别列举了两组谚语,来说明谚语的特点。第三 句是“比如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第四句是“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 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喝材料最后用“等等”来省略事例,说明谚语中像前两组那 样的事例有很多。你如何看待这现象? “这”是指代前文“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
17、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 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因而行文不宜全篇局限于材料列举的两组谚语,还应结 合更多生活经验,联想类似情形,深化认知,以提炼概括观点,予以解读剖析。“你如何看 待这种现象? ”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它们是矛盾关系还是统一关系?现象背后蕴藏什么本 质?对人生有何启发?材料中所举的两组例子是破解“如何看待”的抓手,考生应该认 真分析并加以概括。“退一步海阔天空”代表退让和宽容,在面对争执或冲突时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达到 和谐与平衡;不蒸馒头争口气”代表进取和硬气,“争”并不是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是有更重 要的价值,因此需要有“争”的态度。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两种生活的
18、态度,有时对立, 有时又可共存,要看具体情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强调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三个和尚没水吃”警示的是互 相的推诿和集体中的内耗。当我们强调集体团结的时候,往往从不团结的后果进行警示一一 “没水喝”。当我们针对将要出现的不团结的现象进行警示时候,往往从正面来进行说教一 一“顶个诸葛亮两者看似矛盾,实际是从不同方面看待一个问题,强调要以更高的目标 为导向,处理好个人和外界的关系。关联延伸三思而后行:充分思考,不盲目行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行事要果断,不留后患。情境与前提:理性认清事物,着眼r事情的顺利解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积极向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好的生活。
19、枪打出头鸟(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过于高调,喜欢出风头,容易遭遇打击。情境与前提:目的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侧重于体型大小的客观性。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侧重于外观描述,有审美意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的才华不会也不该被外貌掩盖,不能只凭外表看人。人靠衣装马靠鞍:强调外在装饰的必要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苟且,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丧失气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选择还有余地,未来还有希望,不可轻言放弃,应当保存实力。 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能力有限,需要善于借助外力,与人团结一致。靠人不如靠己:遇到事情不能依赖别人,要学会独立自主解决。立意参考在学习生活实
20、践中认真总结,灵活运用,转化为直接经验。认真分析这种“看似矛盾”背后 的实质,考生就可以有多种立意的选择,可以探究矛盾背后的对立统一性,也可以跳开去阐 发此类现象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还可以探讨谚语所代表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相对性。谚语中的对立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情境不同而区别对待,不搞绝对化、一刀切生活中“矛盾”“悖论”重重,学会化解与转换尽信书不如无书,应有理性辨析、甄别应用能力对待传统经验(间接经验),不可机械理解,生搬硬套偏离题意的考生,往往只对某一组谚语进行立意,像“争与不争”“团结一致赛过诸葛亮” “争退相宜,大道得矣”等等;都犯了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参考例文谚语终觉浅
21、,求索要躬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我们早早地遗忘了晦涩的“屠龙术”,相传的 正是接地气的谚语。谚语大都经历了时间的验证。留存下来的谚语,往往都能反映一些现实现象或者生活道 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古人在田间垄上发现的遗传学道理;“蜻蜓低飞要下雨”则 是古人由物象变化中归纳出的气象法则:“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是古人于人情世故中领悟到 的处世哲学。我们不难发现,谚语中蕴含的道理其实都经历过一代代人的检验。乡土中国 中曾言:“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谚语则是文化的通 俗注脚,传递着朴实的经验,具有历史学上的意义。时间变化的同时,时俗也在更迭,所以千百年
22、前的谚语不能很好地契合如今的环境,其 实是再止常不过的事。我们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这些相关的谚语可能都得改 弦更张。这也启示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条件使用相应的谚语。仅仅站在字面意思角度,认为“三 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相互矛盾,是混淆了这两条谚语的使用条件, 同时并没有深入了解谚语的真正含义。“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内核其实点明了不能合理规划、 通力合作的恶果,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则证明了齐心协力的益处。当我们仔细权衡 两者,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谚语并不矛盾,反而站在不同角度诠释了合作的重要性,是彼此 的进守辩证。新的时代也会有新的谚语,而我们也需要检验这些谚语的“科
23、学性”。各领域的年度“十 大热词”就是谚语的一种变体,反映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反思。从某种意义上, 热词与谚语并无二致,都在口口相传中彰显了某种道理,更重要的是,热词更具有鲜明的时 代性,反映的是离我们更近的社会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旧谚语,我们需要更多 的实践来将热词转化为谚语,在互联网社会的大浪淘沙中,甄选出属于新时代的谚语。谚语,本质上是一种经验,自然也时常会出错,我们不能武断地奉谚语为圭臬。不过, 我们仍会记住谚语,因为这背后隐藏的是先辈上下求索的身影,回荡的是一声声质朴的肯定, 我们能从中汲取到前人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从而使自身拥有追求新知的勇气与决心。我 们要有“
24、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思考,更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心怀,要理性地看待谚语, 走在传承与创新的路I-O通俗谚语,蕴藏乾坤古老的谚语,诞生于人间烟火,通俗易懂中暗藏着做人的经验与智慧,矛盾中暗含事理 乾坤。品味好谚语,做好时代新青年。宽容与争锋,当取舍有度,以宽容海纳百川,以争锋崭露头角。“退一步海阔天空”阐述的是宽容的胸怀,“不争馒头争口气”阐述的是争锋的锐气, 两者看似矛盾相克,但暗中乾坤相依,相辅相成。试看大国外交,中国向来保持“退一步海 阔天空”的原则,“一国两治”“亚太经济贸易体”等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人虚怀若谷的 胸怀与底气。协同发展,让命运交响曲,融得下高亢低沉的宫商角羽,融得下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市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