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徽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 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 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 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 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 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
2、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 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 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 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 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 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 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 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
3、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 乎? ”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 觉。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相传孔子作春 秋,以为万世龟鉴。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 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 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 礼与天地同节。”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 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
4、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 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 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嵩上其功,帝大悦。天宝元年,北讨奚怒皆,战桑干 河,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会而还。时突厥新有难,忠嗣进军债口经略之。乌苏米施可 汗请降,忠嗣以其方强,特文降耳,乃营木刺、兰山,谍虚实。因上平戎十八策,纵反间 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斩米施可汗。筑大同、静边二城,徙清塞、横野军实之, 自是虏不敢盗塞。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
5、不生事,尝日:“平世为将, 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故训练士马,随缺缮补。军中士气盛,口夜思 战,忠嗣纵诡间,伺虏隙,时时出奇兵袭敌,所向无不克,故士亦乐为用。军每出,召属 长付以兵,使授士卒,虽弓矢亦志姓名其上。军还,厚弦亡镶,皆按名第罪,以是部下人 自助,器甲充物。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丽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工费土 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懒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 如忠嗣言。故当也号为名将。(节选自新唐书王忠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上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
6、豌所失/请厉兵马/ 待衅取之/B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卜7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雕所失/请厉兵马 /待衅取之/C.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障所失/请厉兵马/ 待衅取之/D.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雕所失/请厉兵马/ 待衅取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日尔为良将”与“问君何能尔”(饮酒)两句中“尔”字含义不同。B. “忠嗣以其方强”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方”字含义不同。C. “遗弦亡傲”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遗”字含义不同。
7、D. “以是部下人自劝”与“劝学”(劝学)两句中“劝”字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忠嗣为将门之后,父亲王海宾也是唐朝将领,开元二年吐蕃入侵,在长城堡一役中, 由于其他将领不配合,其父不幸战死。B.王忠嗣多次担任萧嵩部下,三年内一直没有立功。在萧窝入朝那年,他率领几百精兵, 袭击吐蕃赞普,冲进敌阵,杀敌数千。C.王忠嗣认为,乌苏米施可汗实力强盛,不是真心投降,于是构结营寨,修筑城池,充实 边防,运用计谋,最终杀掉米施可汗。D.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但等到他做将军时,却很稳重谨慎,不生事端。他的军队训练 有素,士气旺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13 .把文中画横线
8、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每出,召属长付以兵,使授士卒,虽弓矢亦志姓名其上。(2)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14 .王忠嗣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请简要说明其得名经过。K答案 D10.B11.C 12. C13 . (1)每当军队出动,就召来各部长官,交给他们兵器,让他们授予士兵,即使弓箭也在 上面写上姓名。(2)后来哥舒翰率兵攻打石堡城,攻下它,士兵差不多死光,正像忠嗣所说的那样。14 .王忠嗣本名王训,其父战死后,他拜见皇帝,伏地哭泣,皇帝抚摸着他,说他就像霍去 病的遗孤一样,要将他养大做将军,并赐予他“忠嗣”这个名字。(意思对即可)K解析?Rio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
9、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忠嗣上奏说:“吐蕃全国守卫石堡城,如果在坚固的城池下屯集军队,损失几万士 兵,然后才可以图课,我担心所得不能相抵所失,请求做好准备,窥伺敌人的瑕隙来攻取 它。”“城下”为一个完整的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所得不雕所失”为“恐”的宾语,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口1题详析X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 “尔”,人称代词,你/指示代词,这样。句意:以后你会是良将/问我为何能这样。B. “方”,副词,正/介词,当时二句意:忠嗣认为他的实力正当强盛/当时正好攻破 荆州。C. “含义不同”错。“遗”,两者均解释为“丢失”。句意:遗失了弓箭
10、/小的方面则要学 习,大的方面却放弃。D. “劝”,两者均解释为“鼓励、勉励”。句意:因此部下人人自我勉励/鼓励学习。故选C。K12题详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修筑城池,充实边防,运用计谋,最终杀掉米施可汗”错。根据原文“乌苏米施可汗 请降,忠嗣以其方强,特文降耳,乃营木刺、兰山,谍虚实。因上平戎十八策,纵反间于 拔悉密与葛逻禄、同纥三部,斩米施可汗。筑大同、静边二城,徙清塞、横野军实之,自 是虏不敢盗塞”可知,“修筑城池,充实边防”是在杀掉米施可汗之后。故选CoK13题详析X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付”,交给;“兵”,兵器;“志”,做标志。(2)
11、“引”,率领;“拔”,攻占;“略”,大致,差不多。口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开元二年,吐蕃寇陇右,诏陇右防御使薛讷御之,以海宾为先锋。进战长城堡, 诸将媚其功,按兵顾望,海宾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始名训I,授尚辇奉御。入见帝,伏地 号泣,帝抚之日: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可知,王忠嗣本名 王训,其父战死后,他拜见皇帝,伏地哭泣,皇帝抚摸着他,说他就像霍去病的遗孤一 样,要将他养大做将军,并赐予他“忠嗣”这个名字。参考译文:王忠嗣,华州郑县人。父亲王海宾,担任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开元二年,吐蕃侵略 陇右,皇上诏令陇右防御使薛讷抵挡,任命海宾做先锋。
12、进兵长城堡,众将嫉妒他的功劳, 按兵不动进行观望,海宾战死。忠嗣当时年龄九岁,当初取名为训,授予尚辇奉御。入朝拜 见皇帝,趴在地上大哭,皇帝抚摸着他说:“这是霍去病的遗孤啊,一定要养大他,让他做 将军。”并赐给现在的名字,在皇宫中抚养。等到长大后,他勇武刚毅沉默少言,有用兵谋 略,皇上和他谈论军事,他对答如流,皇帝器重他,说:“以后你会是良将。”萧嵩出兵河 西,多次任用他为部下。萧嵩将要入朝,忠嗣说:“跟着您多年,没有什么问朝报答天子。” 于是请求几百精兵袭击敌人。正赶上吐蕃大头领赞普在武郁标川阅兵,部下想撤军,王忠嗣 不听,提刀攻入敌阵,斩杀几千人,缴获羊马数以万计。萧曲上奏了他的功劳,皇帝
13、非常高 兴。天宝元年,向北征讨奚怒皆,在桑干河一带作战,三次遭遇敌人三次取得胜利,在漠北 炫耀武力,大举盛会而回。当时突厥刚刚发生内难,王忠嗣进军磺口筹划防备它。乌苏米施 可汗请求投降,忠嗣认为他的实力正当强盛,只是假装投降,于是在木刺、兰山结营,刺探 虚实。随后乂进献平戎十八策,在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中施行反间计,斩杀米施 可汗,修筑大同、静边两座城池,迁调清塞、横野的军队充实边防,从此敌军不敢侵犯边塞。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到担任将军,却能谨慎稳重安守边疆,不生事端,曾经说:“太平 时代担任将军,安抚人民罢了。我不想竭尽国家的实力来求取功劳和名声。”所以训练兵马, 一旦缺损,随时整治
14、补充。军中士气旺盛,日夜思念作战,忠嗣施行欺诈反间的计策,窥探 敌人的空子,时常派出奇兵袭击敌人,所向之处没有不胜利的,所以士兵也乐意为他所用。 每当军队出动,就召来各部长官,交给他们兵器,让他们授予士兵,即使弓箭也在上面写上 姓名。军队回来,如果遗失了弓箭,都按名单评定罪责。因此部下人人自我勉励,兵器、铠 甲充足。皇帝正要兴兵攻打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的计策,忠嗣上奏说:“吐蕃全国守卫石 堡城,如果在坚固的城池下屯集军队,损失几万士兵,然后才可以图谋,我担心所得不能相 抵所失,请求做好准备,窥伺敌人的瑕隙来攻取它。”后来哥舒翰率兵攻打石堡城,攻下它, 1兵差不多死光了,正像忠嗣所说的那样。所以
15、当时称他为名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跋子瞻和陶诗黄庭坚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K备注力本诗作于崇宁元年(1102)八月,上年七月子瞻(苏轼字)已病逝于常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概括了苏轼被贬的经历,饱含诗人对执政者妒能嫉贤、残酷打击的无比愤慨。B.苏轼被贬后“饱吃饭”“细和诗”两个生活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其旷达的精神境界。C.第四句点题后并未具体褒赞和陶诗内容,而是点到即止,然后借苏轼人品赞渊明。D.后四句是诗人对陶、苏二人评价与赞美,字
16、里行间洋溢着对苏轼的忆念和崇敬。16.苏轼与陶渊明“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请分析两人的“不同”与“相似”之处。K答案X 15. C16.不同:苏轼与陶渊明时代不同,经历也不同,陶渊明短暂出仕后便辞官归隐,而苏轼一生都在宦海浮沉。相似:两人都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真率性而行,志趣脱俗,人品高尚,“千载”“百 世”之后都为人所敬仰。R解析口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然后借苏轼人品赞渊明”说法错误。应是然后借渊明人品赞苏轼。故选C。R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对于苏轼和陶渊明的不同点,通过平时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积累,苏轼是北宋人,而陶渊明 是东晋南北
17、朝时代的人。所以两人时代不同。二人在人生经历上也不同。陶渊明曾任江州 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 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他在短暂出仕后便辞官归隐,此后一直 醉心田园生活。而苏轼则是一生都在宦海浮沉,卷入北宋中期神宗朝的党争,是当时旧党 的代表。二人的相似点,二人都是旷达的性格,都不以贫富得失萦怀。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 辞归园出居中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其行事任真率性而行,志 趣脱俗,人品高尚。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屡经打击,但其不改放任旷达的性格。对贫富得失 并不在意。如他的代表作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8、)等都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 超越态度。所以,诗中所写“千载”“百世”表明两人都为人所敬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劝学中,荀子运川对比手法,并借助自己的亲身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语 句是“,。(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运用想象和夸 张,极写熊与龙叫声的震撼、恐怖,令人胆战心惊。(3) “蛟(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具有很强的神化色彩,在古诗文中也很常见, 如 “, ”。R答案X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3)示例一: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示例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示
19、例三: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直籁悬黑定文自值的源星二是推动文仪创fi的基 石,是开展文化交流的宝库。中华文化数千年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 进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传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影响深 远,不仅彰显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更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作出 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古籍事业发展迅猛,从保护到整理、从研究到出版、从人才培 养到大众普及,都呈现出 的景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占籍整理类图书有 180()
20、种左右。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 籍超过385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7项。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需要进行充分地转 化、阐释。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采取人民群众 、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产生活,才能更好地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为人民群 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21、语,不得 改变原意。K答案X 18.示例:不可磨灭欣欣向荣喜闻乐见19.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效果:将占籍比作“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石”“开展文化交流的 宝库”,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揭示古籍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鲜明有力。 20.示例: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曲思想观念,和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需要进行充分 地阐释、转化。K解析 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依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影响深远,不仅彰 显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可知语境强调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在人 类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巨大,因此可填写:不可
22、磨灭。不可磨灭:形容永远不会消失,具 有永久存在的价值。常指功业、功绩、印象等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第二处,依据“我国古籍事业发展迅猛,从保护到整理、从研究到出版、从人才培养到大 众普及”和后文“我国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有1800种左右”“古籍普查登记数据 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制定颁布古籍 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可知语境强调古籍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可填写:欣欣向 荣。欣欣向荣:原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 盛的景象。第三处,依据“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常生产生活”可知语境强调 要采
23、取人民群众喜欢听,乐意看的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因此可填写: 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古籍比作“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石” “开展文化交流的宝库”, 生动形象,从不同角度揭示古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创新、交流的重要意义。从形式上看,“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石”“开展文化交流的宝库” 结构致,运用排比修辞。从内容上看,三个短语从不同角度揭示古籍对于中华文化的重 要意义,层层推进,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突出了古籍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名校 联考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开学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