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作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作业2.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选B 物质循环中碳、氮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 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 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正确。5 .某池塘中,某种鱼常年生活在底层,捕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 体上层,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
2、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由于浮游动 物也捕食浮游藻类,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根据题 干信息可知,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 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与浮游 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3、6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解析:选B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 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实验,A项正确;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 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项错误;利用小动物 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
4、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项正确;对于无法知 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项正确。7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8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C.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D.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有关解析:选D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 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 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苗和
5、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 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B错误;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能有助于提高光能等资 源的利用效率,但动物不能利用光能,C错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 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群落中的种群在水平上呈镶嵌分布,D 正确。8. (2021湖北省选考模拟演球)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 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 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f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8 .自然演替的
6、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解析:选B 初生演替是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沼泽中存在一定的植被条件,故题干中的演替不是初生 演替,A错误;人类活动可使演替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正确;沼泽沼泽化 草甸一草甸一沙漠化地一荒漠,该演替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趋势,C错误; 与草句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物质组成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故荒漠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草句生态系统,D错误。9 .森林群落中由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
7、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 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地上枯落物层口林窗2林下地下0-5 cm地下-10-15 cm不同层次土壤动物种类数A.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C.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D.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解析:选B随着士康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 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 数各不相同,且无法比较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
8、 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C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堞深度的增加而 减少,D正确。10 .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植物在海水中的分布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海水深度浅中深主要海藻门类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B,海藻的分层分布有利于降低种间竞争C.影响海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藻类及其他海洋生物构成该生态系统解析:选B 根据分类标准可知绿藻门中不只有一个物种,不符合种群的定义,A错误; 藻类的分层分布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各种藻类对水体中的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的 利用及对光能的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间竞争的强度,B正确;影响不同水层 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光
9、质),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穿透水体的能力不同,C错误;该 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海水、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11 .下图表示某一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001100,100io M1850年M 1875 年01950 年1M1h10.101皿L . 0110,010 10 20 3040 50 0,010 10 20 3040 50 0,01 0 10 20 3040 50(纵坐标为小一物种总干重所占的百分比,横坐标为物种丰富度)A. 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 1875年比1
10、850年的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 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1875年明显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选D由图中数据可知,100年间种群类型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并不能确定所有 的种群密度都降低;1875年比1850年的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1950年,由 于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分层现象相对不明显;100年间,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和速度。12 .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 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 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
11、述错误的是()生物量(thm - 2) 龄组(年)102030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适当砍伐,可以改变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从而减少竞争D.适度砍伐,使人工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解析:选C 调查在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可利用样方法,A正确;表中各 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大均呈现了增加趋势,B正确;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是 群落水平的问题,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经过科学合理砍伐后,种群 数量维持M2左右,可使其保持较高更新能力,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D正确。二、非选择题13
12、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 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若 狐 死 亡, 则 兔 的 发 展 趋 势 是(4)a或b的变化曲线是在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水平上的研究。(均填“种群”或“群落”)(5)狐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狐,可见生态系统 中信息能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对应;农作物与杂草的 种间关系属于竞争关系,对应;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
13、2)若3种种 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b死亡后,不再和a 竞争资源等。(3)狐和兔之间为捕食关系,若狐死亡,则兔因缺少天敌会大量增加,经过一 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缺乏,数量会减少直至达到稳定状态。(4)a或b的变化曲线 是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5)狐能依据兔 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狐,可见生态系统中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2)(3)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4)种群群落(5) 调节种间关系14 .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
14、结果如图1所示,其 中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时的不同阶段。图2是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一猎物模 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捕食者种群数最(p)层层植落木木本层群乔港草物o A B C D E F G II 1O N、 N2 N3群落发育阶段猎物种群数最(N)图1图2(1)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科研人员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2)图1中AI阶段的演替过程属于。CE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 落恢复力稳定性(填“增强”或“减弱”(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捕食者的数量为 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解析:(1)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
15、木体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 的垂直结构。调查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种类数。(2)图1中AI阶段的 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E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 力稳定性减弱。(3)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间值以下,猎物种群数量就上 升,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群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 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群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 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尸2,则引起猎物种群数量减少,两 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凡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因此猎物种群K值
16、 为捕食者的K值为尸2,捕食者的数量为B/2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答案:(1)垂直结构种类数(2)次生演替减弱M Pz/215 .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以这些牧草(填 “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2)图1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理由是幼成老400200_o-LI_I_I_ 平均体重/g63(3)图2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 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称为,
17、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 (规格为1 mmXl mmXO.l 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内酵 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解析:(1)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牧草不 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2)题图中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 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加。(3)若吸 取酵母菌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Xl mmXO.l mm,由 400个小格组成)计数,题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每个样方(中方格)有16 个小格,共400/16 = 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有18个酵母菌,则每个大方格中酵母细 胞总数为18X25=450(个)。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1 mmXl nimXO.l mm=0.1 mm3=lX10 -4 cm3,即1X10-4 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0 mL酵母菌样液中有酵母菌 450X104X100XX109(个)。答案:(1)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2)逐渐增加处于幼年期的个体 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X10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