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三其次单元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 命制学校:沙市五中命制老师:沈华明教学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2.、探讨?蜀道难?的根本内容及行文脉络。重点难点1、品尝诗人热闹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雄奇险峻的写法。2、感悟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问链接1、背景透视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头人们就多有猜想,但都不行信。现在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元年742)至天宝三年744)身在长安时为送友 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奉劝王炎不要羁留属地,早日回归长安。唐代时,蜀中商业经济 极为兴旺,入蜀的人乐不
2、思返,而没有人熟悉到这一地区的险要地势。蜀地自古为封建割据 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一,就是指此而言。2、文体学问 古体诗也叫“古诗 “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唐代以前的四 言诗如?诗经?)、五言诗(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和乐府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 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得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 体诗音节、格律较自由,没有严格的限制。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吟等体裁。自主学习一、作者及其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祖籍陇西成纪(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五岁
3、随父迁居于蜀郡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清廉乡。李白青年时受纵横家及道家思想影响较深,25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 来曾短暂寓居长安,未能受到重用,“辅弼天下的愿望无法实现。于是离开长安,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李白的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秦塞) 猿猱峥噪(崂岩(喧畛(扪参(三、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蜀道之难,)上青天)茫然)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
4、间)关,万夫莫开。1)危:高于:比(3)何:多么4)当:挡;绝:越过5)尚:尚且(6)但:只;从:跟随(7)去:距离;盈:满、足(8)当:挡(9)或:倘假设四、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为发愁)雄飞雌从绕林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雄鸟,雌鸟)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避猛虎,夕避长蛇(在早晨,在晚上【合作探究】1 .诗中三次消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反复有什么意义?2 .文章三个自然段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
5、每一个角度又分别是怎样写 的?3、全诗最终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合作探究: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气氛中,最终写到蜀中要塞剑阁,从剑阁的险要 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诗人联系当时的社 会背景,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 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唐朝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埋伏着危机,心怀异志的人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 安史之乱,证明白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4.关于蜀道难的主旨,有人说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有人说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喜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蜀道难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蜀道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