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怀古诗词的内涵、特点,掌握解读怀古诗词的方法;2 .掌握借古讽今、典故等表现手法;3 .背诵默写本词,比较鉴赏著名的怀古诗词。自学案一、文化常识积累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灌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 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 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 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邺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 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
2、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 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 法。并支持武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 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次罢相,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荆 公。卒谥文。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 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 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
3、迹,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 tr o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 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 称虎踞龙盘,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 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 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 怀古诗词。怀古诗(词)重点知识(一)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 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4、借古讽今等目的的诗词。(二)特点:(1)标题中有古迹名,如石头城苏台览古登金陵凤凰台;(2)在古迹后加“怀 古”,如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重点)古迹:(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2)发生过重大事件 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3)经常发生动乱的历史朝代:六 朝、吴国、隋代、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古迹特点:衰败、荒凉、萧条。一般特点: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 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诵读 桂枝 金陵 怀古 导学案 学生 语文 下学 三件套 统编 必修 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45559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