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_T 666-2022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4201_T 666-2022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01_T 666-2022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91.140.80CCSP414201武汉市地方标准DB4201/T6662022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sonpollutioncontrolofmunicipalseweroverflow2022-11-11发布2022-12-11实施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201/T666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基本规定.45系统设计与措施.66管涵工程.107溢流调蓄工程.138处理工程.139运行管理.14附录A(资料性)污染负荷.17附录B(资料性)溢流污染控制灰色处理设施.18附录C(资
2、料性)溢流污染控制绿色处理设施.20参考文献.23条文说明.24IIDB4201/T66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武汉市水务局提出。本文件由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怀宇、李敏、车伍、王芳、刘浩。IIDB4201/T6662022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武汉市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系统设计与措施、管涵工程、溢流调蓄工程、处
3、理工程、运行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武汉市城市建成区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592降水量等级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31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502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CJJ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8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18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
4、程CJJ/T210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排水系统溢流seweragesystemoverflow合流排水管、分流排水管中的雨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排放的状况,是合流排水管溢流、分流排水管溢流的总称。不含雨水管正常的降雨排水、经过有效处理的雨污水、规范的施工降水等借助雨水管排放的情况。3.2合流排水管溢流combinedseweroverflow合流排水管道雨时,合流污水超过系统截流、调蓄和处理能力而排入水体的状况。3.3分流排水管溢流separateseweroverflow分流污水管和分流雨水管因管道拓扑连接、入渗水、入流水进入以及管道
5、堵塞淤积等原因,造成雨水管内污水外排和污水管内污水超过管道输送和系统处理能力而排入水体的状况。3DB4201/T66620223.4溢流排放口overflowoutfall排水管涵上将超过系统转输和调蓄处理能力的雨污水排入水体而设置的临水构筑物。3.5入渗水sewerageinfiltration地下水、地表水(河湖)、城市供水系统渗漏水通过排水管道、检查井、管道接口、井接口等入渗侵入分流制污水管或合流管的外来水。也称背景渗漏。3.6入流水sewerageinflow雨水、地表水(河湖)、施工降水、泉水等通过管网错接点或者破损部位进入,或地表水(河湖)通过排水口倒灌进入分流制污水管或合流管的外
6、来水。3.7截流式合流制interceptorsewersystem接收区域内混流雨污水,并通过截流设施将部分雨污水拦截进入污水调蓄和处理设施、超量水经溢流排放口排入水体的排水体制。3.8设计截流倍数designedinterceptionratio合流制排水管道雨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的设计雨水径流量与设计旱流污水量的比值。3.9溢流调蓄设施detentionfacilities以控制排水系统溢流为主要功能,用于降雨期间储存雨污水的蓄水设施。3.10截流前调蓄设施detentionfacilitiesbeforeinterception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自截流设施、接入的雨污水管或接出的溢
7、流管等接入的溢流调蓄设施。3.11截流后调蓄设施detentionfacilitiesafterinterception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置于截流干管,或截流干管与处理设施之间的溢流调蓄设施。3.12生态基流ecologicalflow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流量,是下游生态所依赖的上游河流水文基本流量。4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级别1级2级3级4级年溢流次数()610111516202125注1:年暴雨次数超过6次的,允许溢流次数相应增加;反之相应折减。注2:经过批准的施工降水排放、雨污水经处理后的达标排放不计入溢流次数。DB4201/T66620224.1.1城市排水系统溢流
8、污染控制工程应遵循安全可靠、环境保护、城水和谐的原则。4.1.2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规划应纳入排(污)水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情况统筹协调,与其他涉水规划统筹部署。4.1.3宜强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建立区域或流域指挥调度平台,协调和引导雨水设施、污水收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回用设施等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水平,实现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有效控制。4.1.4城市排水系统应按GB55027的规定,采取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有效决策与管理,实现溢流污染控制:a)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宜采取灰绿结合的方式,宜从源头减排和
9、收集到溢流处置和处理排放的全流程、全过程,系统布局、统筹管理,实现系统的总体水量和污染物控制目标;b)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应在对区域的建设完善程度、设施运行效能、建设条件及地表水环境条件等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明确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与瓶颈环节,采取重点应对关键问题与瓶颈环节的技术策略;c)城市排水系统应优化建设和运维,恢复和提升既有管网的截流、调蓄、转输、处理等能力,控制管道入流、入渗,防止倒灌;d)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和运维,不应妨害既有系统的污水收集和处理功能;存在不利影响的,应制定预案,采取降低不利影响的措施;e)城市排水系统应加强全面排查、定期巡检、在线监控、模型模拟及调度。4.1.
10、5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应坚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原则,宜采用节能型工艺、设备、器具和产品。4.2控制目标4.2.1排水系统的溢流应符合以下规定:a)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雨水管不应发生旱时溢流、污水管不应发生旱时和雨时溢流;b)采用合流制的排水系统,不应发生旱时溢流;溢流排放口的年溢流次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控制级别应根据受纳水体的规划水体功能目标和环境容量确定。表1溢流污染控制的年溢流次数要求4.2.2实施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不应降低城市水系的生态基流量。4.2.3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还应满足相关规划和受纳水体的要求。4.2.4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应考虑控制目标的分期实现
11、和工程的分期实施。4.3用地与劳动定员4.3.1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用地应通过相关专项规划落实,应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情况统筹协调。新建区域宜预留调蓄设施用地、溢流污染快速净化措施、市政集中处理设施和生态处理等分散处理设施用地、排水管涵路由等。4.3.2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设施用地宜与公园、绿地、广场、体育用地等空间复合利用。4.3.3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用地应符合GB50318的规定,也可参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5DB4201/T6662022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具体要求包括下列内容:a)合流污水截流提升泵站的用地应符合GB
12、50318中污水泵站的规定;b)雨水泵站的用地应符合GB50318中雨水泵站的规定;c)采用一级处理的雨污水、混合污水的处理厂站用地,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中一级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规定;d)采用一级处理的雨污水、混合污水的溢流污染快速净化措施,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建设时,用地应按GB50318中污水处理厂的规定适当增加。4.3.4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劳动定员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和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8-2010)执行。具体要求包括下列内容:a)采用动力提升的调蓄设施,宜通过自控、
13、区域统筹等措施减少劳动定员;b)溢流污染快速净化措施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建设时,劳动定员应在污水处理厂规定的劳动定员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散建设时,劳动定员应在污水管渠规定的劳动定员基础上适当增加;c)生态处理设施可参照一级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劳动定员适当降低选取。5系统设计与措施5.1系统设计5.1.1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总体方案,应以排水系统排查、排水规划及现状用地等情况制定的子系统方案为基础,并进行协调、优化。总体方案应确定以下内容:a)工程目标及技术路线;b)排水体制;c)系统布局,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内容:1)合流制或多种排水体制并存时,截流主干管和截流干管的规模和定位;2)调蓄、集中
14、和分散处理的措施和空间布置。d)排水系统对受纳水体影响的目标可达性分析。各子系统方案应确定以下内容:a)源头径流污染控制的策略和方式;b)子系统的目标排水体制;c)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关键参数,包括溢流水量、溢流污染的截留率、截流倍数等;d)子系统的改造范围、进度及措施。5.1.2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应针对排水体制、截流、调蓄和处理规模、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等重大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应考虑近远期衔接和既有设施的充分利用,并制定分期实施计划。技术经济条件相似时,应减少跨区域转移污染物。5.1.3分流制排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排水管拓扑结构合理,应畅通、
15、无堵塞,污水能有效收集至集中处理设施;b)系统的处理能力应满足峰值旱流污水量的处理要求,不发生旱时溢流;c)污水管应防止雨水管的接入和地表雨水的汇入,不发生雨时溢流;d)雨水管应防止污水管和合流管的接入,不发生旱时溢流。5.1.4合流制排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旱时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应符合5.1.3第a)、b)款的规定;6级别1级2级3级4级设计截流前调蓄量S(mm)2416129设计截流倍数n052323232注:采用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年溢流次数能满足表1的要求时,可不执行本表的规定。DB4201/T6662022b)雨时截流水应全部转输至处理设施处理,并全部处理后排放;调蓄池应及时腾空,调蓄
16、水应及时处理;c)设计截流倍数和设计截流前调蓄量可根据经实测数据率定的数学模型分析计算获得;缺乏实测数据时,可参考表2的规定确定排水分区的设计截流倍数和设计截流前调蓄量的组合;可按截流倍数每增加或减少1倍相应减少或增加3.6mm调蓄量;设计截流水量宜考虑现有或未来拟调整的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表2溢流污染控制的截流与调蓄要求5.1.5既有排水系统不能满足溢流污染控制要求的,应实施溢流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a)既有合流制排水系统,依规划保留合流制的,应采取改造合流制的措施。应确定雨时截流量及溢流量、截流主干管规模及管线定位、溢流管及溢流排放口等措施和参数。可采取源头径流污染控制和优化
17、截流能力、截流前调蓄、截流后调蓄、提升处理能力等措施;b)既有合流制排水系统,依规划采用分流制的,应实施分流制改造;c)既有分流制排水系统,应保留分流制并实施优化改造。5.1.6改造后保留合流制的排水系统,旱时污水收集量应与系统处理规模相协调,雨时管涵工程的截流量、调蓄工程的调蓄量应与处理工程的规模协调,主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a)雨时截流水应全部转输至处理设施处理,并全部处理后排放。转输能力不足的,应采取改造转输管、增加输水压力等扩充转输能力的措施;处理设施不能满足要求的,应采取提升处理能力、增加截流后调蓄等措施;b)调蓄工程应统筹确定集中和分散式调蓄设施的规模、形式、位置、用地以及调蓄池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01_T 666-2022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 666 2022 城市 排水系统 溢流 污染 控制 技术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