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植物造景》苏雪痕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高等教育-大学课件.pdf
《读书笔记《植物造景》苏雪痕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高等教育-大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植物造景》苏雪痕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高等教育-大学课件.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笔记植物造景苏雪痕 一、植物景观的思想与文化背景 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自然观;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清浊混者为人。这些古老朴素个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说明人和自然是和谐共存的,中国数千年的造园是最大限度的施法天地造化,追求自然景色。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来自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居环境充分结合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融合。2.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儒家追求尽善尽美,把自然植物和伦理道德进行比德。植物的人格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一大特色。另外中国古典园林、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来比喻和赞颂人物的高尚品格,比比皆是。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2、3.中国画论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绘画有着互相渗透的美学关系。陈从周先生曾说,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山水画与园林的内涵相通,都要求言有尽而意无尽,要在有限制中见出无限,要境生象外。园景融入画意,画理指点了植物配置。中国山水画借笔墨以写天地,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神似,而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便可运用神似的画理,结合植物文化的内涵来塑造自然风光。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注重写意方能传神。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特征 1.植物的比德和比兴 比德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在植物景观中欣赏和体会到人格美。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人们
3、总会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征,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审美方式。如松、竹经冬不雕,梅花凌寒开放,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用以标榜君子的清高与脱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水中君子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早在诗经中,人们在用比兴手法咏志、抒情时,就已引用了逾百种植物,这些植物渗透着人们的好恶和爱憎,成为某种精神寄托。如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2.借视觉、听觉、嗅觉等营造感人的典型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获得诗情画意,而且还能从听觉、嗅觉等方面得到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造景 读书笔记 植物 苏雪痕 研究生 考试 专业课 高等教育 大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