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中教育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中教育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中教育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电荷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2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3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物体的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想。4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
2、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5 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复习一下。三、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 1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先运用教材上给出的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间的相互
3、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实验定性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并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2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照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要讲清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3物理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规律的建立都是经科学家艰辛的探索而完成的,都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突破的结果,体现出了科学家的创造性。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的素材,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诱思”、“导思”,在本节课中,对库仑定律得出过程进行了尝试。4利用“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
4、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进一步说明电荷守恒定律。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了解元电荷的大小,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3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4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荷知识。2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
5、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2通过对比天电和地电、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学和科学对电现象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电荷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3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五、本节要点 1什么是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什么叫电荷量?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
6、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什么是感应起电现象?什么叫中和现象?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元电荷?4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条件
7、是什么?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二)难点 1对电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2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3说清 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电磁学的发展史)古代人已经发现了有关静电现象,主要是梳头或者是羊毛、丝、棉类的衣物摩擦有闪光及声音;古希腊人发现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英国的吉尔伯特(15441603)是最早系统地研
8、究电磁现象的科学家。他发现琥珀和磁铁都能够吸引物体,不过性质不同,经过研究,他发现许多其他物体经过摩擦后也都能够吸引其他小物体。引入(electric)(琥珀体)还发明了可供实验用的验电器。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了
9、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德国的奥托格里克(16021686),马德堡市市长,1654 年曾用自己发明的抽气机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1660 年发明了第一台可产生大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有了这样的机器,因而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电火花实验;还有让人身体带电的实验;这使得 18 世纪 40 年代的德国整个社会都对电现象感兴趣,许多人购买了摩擦起电机做实验作为娱乐,同时也大大普及了电学知识。电学知识在整个欧洲各国都普及起
10、来。法国电学家诺莱特在巴黎圣母院前进行,他请 700 个修道士手拉手地排起来,让排头的手拿莱顿瓶放电时,发现 700 个修道士同时跳了起来,显示了电的强大威力。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二)进行新课 1接引雷电下九天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 年 7 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荷库仑定律 电荷 库仑定律 教学 设计 中学 教育 高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