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教学设计文学艺术声乐器乐_文学艺术-声乐器乐.pdf
《《琵琶行》 教学设计文学艺术声乐器乐_文学艺术-声乐器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 教学设计文学艺术声乐器乐_文学艺术-声乐器乐.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这首诗的悲剧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4.背诵重要段落和名句。二、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2.朗读整体把握。3.积累部分字词和名句。三、教学难点:词作意像的理解和把握。四、教时安排:两教时。五、教材教法简析 琵琶行 是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
2、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六、布置预习题:1.了解作者和本诗写作背景。2.了解文学常识:歌、行、引。3.给下列字注音 铮 悯(然)转(徙)浔(阳)枫(叶)瑟 (声声)思 捻 霓裳 (秋月)白(衣)裳 (红)绡 (钿头)银蓖 谪(居)(整顿衣)裳 还(独倾)间(关)4.反复朗读这首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长
3、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学生展示预习笔记,老师点拨,展示多媒体课件。)4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
4、种体裁。(更多内容,学生交流)二、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一)江头送客闻琵琶(二)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四)同病相怜伤迁谪(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四、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
5、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对比)当年: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飘零憔悴、饱受冷落。(2)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3)名句赏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反复朗读,各抒己见。3、谁解琵琶声?俗话说:“诗是有字的音乐,音乐是无字的诗。”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
6、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即琵琶女的遭遇)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述说琵琶女的遭遇。指导学生朗读“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欣赏诗中名句,体会诗作的感情。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
7、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
8、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第四乐章“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背诵重要段落和名句二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和名句三教学难点词作意像的理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通置预习题了解作者和本诗写作背景了解文学常识歌行引给下列字注音铮悯然
9、转徙浔阳枫叶瑟声声思捻霓裳秋月白衣裳红绡钿头银蓖谪居整顿衣裳还独倾间关反复朗读这首诗教学过程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简第一课时注意读音听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
10、不平相合。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4.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四曲乐章。(2)分男生角色朗读。5.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三、四、五部分。总结。二、教学过程:1.朗读第三部分,请一同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琵琶女的生世。2.再请一同学朗读第四部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我”的处境。3.思考两人有什么异同?其中联系两人的命运的是什么?(用一诗句概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 琵琶行 教学设计文学艺术声乐器乐_文学艺术-声乐器乐 教学 设计 文学艺术 声乐 器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