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实验《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中学教育中学学案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实验《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中学教育中学学案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实验《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中学教育中学学案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开展的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奠定基础。因此,本课时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课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都有感性认识,对所开展的探究实验参与的热情较高,都愿意积极主动地与小组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食物在口腔中
2、的变化;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规范操作实验器材;(3)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2、教学难点: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二、说教法 主要采用设问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来学习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实验,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来突出重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重点环节设问来突破教学难点。三、说学法 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和总结反思法学习本课。四、说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应用提升和板书设计等 4 个环节。1、情境导入(1)介绍
3、馒头的成分和特性,奠定必备的知识基础:未加糖的馒头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本身无甜味;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2)设计咀嚼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无甜味的馒头经过学生的慢慢咀嚼后,发现无甜味的馒头在口腔内变甜了。(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在口腔内,无甜味的淀粉为什么会变甜呢?鼓励各小组学生开展讨论,并得出了几下猜测:无甜味的淀粉变甜可能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无甜味的淀粉变甜可能与舌的搅拌有关;无甜味的淀粉变甜可能与唾液的分泌有关;主要与哪种因素有关,需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合作探究 先要求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 6 大步骤,并一起说出答案,这样有利于快速集中全班同学的注
4、意力,顺利开展以下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由于学生之前学习了有关鼠妇和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较快且准确地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要求各实验小组推举学生代表举手回答,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3)制定计划:本实验为多因子变量对照实验,与前面学习过的单因子变量对照实验相比,内容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学生存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很难快速设计实验方案。针对这一难点,我做了如下引导:一是确定实验变量。在确定实验变量的过程中,同学间出现了较大争议:有同学认为本实验有 3 个变量,即: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有无。有同学通过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后认为,本实验只
5、有两个变量,即:唾液的有无和馒头的形态。面对这一争议,我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并作出了如下解释,本实验确实有 3 个影响因素: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有无,但由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属于物理性消化,为了简化操作,于是综合为一个实验变量“馒头的形态”进行研究。通过层层点拨,确定实验变量这一难点得到了突破,学生设计实验过程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二是设计实验方案。全班同学共分 16 个实验小组,其中 8 个化学组和 8 个物理组。化学组以唾液为实验变量展开讨论,物理组以馒头的形态为实验变量展开讨论。3 分钟后,各实验小组推举代表报告实验方案。分析各小组的报告发现,有的小组忽视了等量的问题,有的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实验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48453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