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课时 有多重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单元第1课时 有多重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第1课时 有多重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千克、克、吨单元学习目标总览内容大纲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中的质量单位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在学习第一课时“有多重”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和“吨”,了解1千克、1克和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2掌握千克、克
2、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了解千克、克和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质量。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物体的质量,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体的轻重,会用质量来表述物体的质量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观念。2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进率关系。难点:能正确应用千克、克、吨表示实际物体的质量和正确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教学建议
3、一、课时分配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二、教学指导1.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都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或是能看到的。教材通过测量小朋友和小鸡的体重这一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物体有轻重之分,如果想要知道物体的实际质量,就要用秤来称一称,以此引出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同时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对1克、1千克及1吨多一些认识。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教材还适当地安排了多种活动,以体验和应用质量单位。如教材第46页第4题,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实际称一称,并将估计结果和称量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质
4、量单位。第1课时有多重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材第4546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并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难点: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台秤、食盐、2分硬币、曲别针和天平(带砝码)。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
5、少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大家平时是用什么来称体重的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指名学生回答)生:用秤。师: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秤上“千克”“克”或“kg”“g”的字样呢?(学生思考并交流)师:你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肯定)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学习完以后你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有多重)二、学习新课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主题图)师:大家看一看,淘气和小鸟在干什么?(学生仔细看图,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生:淘气和小鸟都在称体重。师:那谁能说一说他们分别有多重?(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生:淘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单元 第1课时有多重 教案 单元 课时 多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