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分析.doc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在建立数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
2、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境,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产生数海鸥个数的必要性,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数一一数、拨一拨,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顺序,感悟数的大小,并重点突出对11和20这两个数意义的学习,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数的组成以及数的读写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给海鸥喂食的情境,借助问题“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和“还剩下多少桶鸟食”,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完成对“几加十几”、“10加几”的
3、教学。“十几减10”安排在“自主练习”中学习。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0以上的数,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认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计数单位和数位以及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表示数的位值制原则,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的数打下基础。在认数基础上接着教学20以内加减法,有利于深化
4、对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等奠定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因为这是理解1120各数意义的关键,也是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的难点是20以内数的写法,因为学生认识的10以内的数是读与写相对应,而读1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数物体的个数,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计算加减法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关于11
5、20的数数、比较大小、读写、简单计算等。教材在编写时,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现实的知识基础。如:在教学认识“11”这个数时,直接让学生数出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这是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认数之后教学“123?”时,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数一数或利用小棒和计数器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自主完成对算理算法的探究。2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教材在编排1120各数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数数,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感悟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接着,把10根捆成一捆,在直观的基础上抽象出10个一是1个十,然后用计数器表示出来,借助计数器进一步抽象出数的写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青岛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海鸥 回来 11 20 认识 单元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