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实验复习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物理期末实验复习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期末实验复习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一 用 DIS 测定位移和速度 实验目的 (1)熟悉 DIS 的使用方法;(2)用 DIS 测定位移,并研究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s-t图像;(3)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4)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原理 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定物体距位移传感器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测定位移、得出 s-t图,测量平均速度stv。注: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参P27,课本P28。利用光电门测量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计算出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stv(t 很小)。注:光电门传感器的介绍教参P27,课本P32。实验器材 位移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2、、刻度尺、轨道、小车、挡光片。实验步骤(一)DIS 简介(1)DIS:数字化信息系统。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DIS 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2)DIS 的系统框图:(3)传感器:是把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常见的传感器有: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门.位移传感器由两部分组成: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4)数据采集器。将由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电信号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二)用 DIS 测定位移(1)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变速直线运动),将数据采集器相连。(2)开启计算机和
3、数据采集器电源,运行 DIS 应用软件,选择“教材专用”点击实验条目中的“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出现相应的界面。(3)点击“开始记录”,放开小车使其运动,计算机界面的表格内,将出现小车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取样点数据,同时在 s-t图中将出现对应的数据点,从点的走向可大致看出小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4)点击“数据点连线”,得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研究对象 传感器 数据采集计算机(5)改变轨道的倾角,重复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图线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对应的图线是怎样的?(三)用 DIS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装置同(二),按照前述学生实验的步骤,使载有
4、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获得的 s-t图界面。(2)点击“选择区域”,取 A、D 两点,图中直角三角形水平边为两点的时间间隔t,竖直边为两点位移的变化量s,其斜边的斜率st即为平均速度值,实验下方速度窗口中将显示该速度的值。(3)将类似于上述实验界面图中“AD”“AC”“AB”选定为研究区域,观察实验界面下方速度窗口中显示的数据,并将数值填入表格内。(四)用 DIS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1)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使固定有挡光片的小车能够顺利通过并能挡光。(2)开启电源,运行 DIS 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用 DIS 测定瞬时速度”,出现相应软件
5、界面。(3)点击“开始记录”,依次将与软件中s 对应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让小车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记录下四次挡光的时间,DIS 实时计算出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4)将上述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注意事项(1)位移传感器的接受器和发射器要正对,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轨道的右端。发射器的电源开关要打开。(2)挡光片上边沿应和小车运动轨道平行。(3)注意点击“开始记录”和释放小车的先后顺序对实验的影响。(4)挡光片的宽度逐渐减小时测定的速度越来越趋近小车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5)光电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A 管发射红外线,B 管接收红外线,当无物体挡在 A、B
6、 之间时电路断开;当有物体挡光时,电路接通。计算机根据挡光物体的宽度和挡光时间自动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二 用 DIS 测定加速度 实验目的 测定沿轨道下滑小车的加速度。实验原理 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出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数据处理得到 s-t图的斜率 v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得到 v-t图,根据vta得到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平均速度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原理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定物体距位移传感器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测定位移得出图测量平均速度注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参课本利用光电门测量挡光片通过光电器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刻度尺轨道小车挡光片实验步骤
7、一简介数字化信息系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系统框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感研究对象传感器数据采集计算机传感器是把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常见的传感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电信号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二用测定位移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数据采集器相连开启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器电源运行应用软件选择教材专用点击实验器材 小车、轨道、量角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实验步骤(1)将位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并将轨道垫高。(2)开启电源,运行 DIS 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用 DIS 测定加速度”,出现相应的实验界面。(3)点击“开始记录”并释放小
8、车,得到 v-t图像。(4)观察得到小车在轨道上运动的 v-t图线,思考分析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5)点击“选择区域”,移动光标,在图像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 A(t1,v1)与 B(t2,v2),求出它们所在直线上的斜率,即可求出加速度,即2121vvvttta,并记录a1=_m/s2。(6)不改变轨道的倾角,重复实验,多次(5 次)测量加速度 a 值,并做好相应的记录。a2=_m/s2,a3=_m/s2,a4=_m/s2,a5=_m/s2。选做:(7)改变轨道的倾角,测量加速度值,并做好相应的记录。重复实验 5 次。实验结论 当斜面倾角为_时,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平均值为2_/am s。(选做)
9、当斜面的倾角越大,下车下滑的加速度越_。注意事项(1)小车的轮子应在轨道的卡槽内,位移传感器的接收器和发射器要正对。(2)注意连接时,各接口不要松动,并打开数据采集器的电源。(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改变轨道的倾角,a 与初速度无关,与释放位置无关。实验三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目的 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 用一个力与同时用两个力使橡皮筋发生相同形变效果(伸长相同的长度),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实验器材 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两个)、刻度尺、量角器等。物体的平均速度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原理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定物体距位移传感器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及其随时
10、间的变化关系测定位移得出图测量平均速度注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参课本利用光电门测量挡光片通过光电器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刻度尺轨道小车挡光片实验步骤一简介数字化信息系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系统框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感研究对象传感器数据采集计算机传感器是把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常见的传感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电信号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二用测定位移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数据采集器相连开启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器电源运行应用软件选择教材专用点击实验步骤(1)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绳套,使橡皮筋伸长到一定的位置,记下橡皮筋与绳套结点的位置 O
11、,画出两绳套的方向,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 F1 和 F2。(2)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伸,使结点仍到达位置 O,画出绳套的方向,记录弹簧秤示数。(3)用相同标度作出两个分力 F1、F2 与合力 F,以 F1 和 F2 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得到其对角线 F,看 F和 F 是否完全重合(研究的话应连接各力的顶点看是否平行四边形)。选做:(4)改变两力的夹角再做几次。数据处理 用相同标度作出两个分力与合力 F,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分力的合力 F,再比较 F和 F。实验结论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 F1 和 F2 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 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 F1 和 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期末 实验 复习 中学 教育 中考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