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试题.pdf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试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试要求:(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一、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如图)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 140 亿光年。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 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试要求:(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 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 焦/cm2.分。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11 年)1.3 地球的运动 考试要求:(3)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 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 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 1/日 近日点(1 月初)一最快 远日点(7 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 15(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30 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 1670Kmh,两极为 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晚。3地转偏向:沿
4、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 23.5。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
5、昼最短。(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 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 12 点时的太阳高度。(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 月 22 日出现最大值,12 月 22 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 月 22 日出现最小值,12 月 22 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6、。的行星一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如图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亿光年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要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活动等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焦分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
7、层对地球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 6、7、8,冬季 12、1、2)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 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
8、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决定(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 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 0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18 点。(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 4 分钟,东加西减.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
9、减。T1一T2=N1一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 为区时,N 为时区序号。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 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1.4 地球的结构 考试要求:(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行星一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如图可见宇
10、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亿光年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要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活动等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焦分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对地球圈层 范 围 特 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平均厚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
11、约 33 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 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 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 2900 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1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 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 30 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
12、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生物发展阶段(见教材 P67 表格)2 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3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试要求:(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
13、、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
14、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的行星一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如图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学期 期末 地理 复习 中学 教育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