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复习资料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复习资料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复习资料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中考.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
2、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2、表示的意义(考点二):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 2H2O2 2H2O为例 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 4:32:36 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2H2O2
3、2H2O为例 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36 份质 点燃 点燃 初中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量的水 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 个水分子。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试要求: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
4、等。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 O2 Fe2O3 SO2 确定起点元素:由于 Fe、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 2,因此Fe、S 元素都可作为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三化学 第五 复习资料 中学 教育 中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